正文 第30章 香山紅葉(2 / 2)

我們上了半山亭,朝東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蒼蒼的河北大平原就擺在眼前,煙樹深處,正藏著我們的北京城。也妙,本來也算有點氣魄的昆明湖,看起來隻像一盆清水。萬壽山、佛香閣,不過是些點綴的盆景。我們都忘了看紅葉。紅葉就在高山坡上,滿眼都是,半黃半紅的,倒還有意思。可惜葉子傷了水,紅的又不透。要是紅透了,太陽一照,那顏色該有多濃。

我望著紅葉,問:“這是什麼樹?怎麼不大像楓葉?”

劉四大爺說:“本來不是楓葉嘛。這叫紅樹。”就指著路邊的樹,說:“你看看,就是那種樹。”

路邊的紅樹葉子還沒紅,所以我們都沒注意。我走過去摘下一片,葉子是圓的,隻有葉脈上微微透出點紅意。

我不覺叫:“哎呀!還香呢。”把葉子送到鼻子上聞了聞,那葉子發出一股輕微的藥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劉四大爺也慢慢說:“真是香呢。我怎麼做了四十年向導,早先就沒聞見過?”

我的老大爺,我不十分清楚你過去的身世,但是從你臉上密密的紋路裏,猜得出你是個久經風霜的人。你的心過去是苦的,你怎麼能聞到紅葉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這麼大年紀的一個老人,爬起山來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們可總是落在後邊,跟不上。有這樣輕鬆腳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該是輕鬆的,還能不聞見紅葉香?

劉四大爺就在滿山的紅葉香裏,領著我們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廟,還有別的香山風景。下山的時候,將近黃昏。一仰臉望見東邊天上現出半輪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記起來,說“今天是不是重陽?”一翻身邊帶的報紙,原來是重陽的第二日。我們這一次秋遊,倒應了重九登高的舊俗。也有人覺得沒看見一片好紅葉,未免美中不足。

我卻摘到一片更可貴的紅葉,藏到我心裏去。這不是一般的紅葉,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經過風吹雨打的紅葉,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不用說,我指的是劉四大爺。

心香一瓣

楊朔先生的散文,不局限於對生活作一般化的表現,而是善於捕捉生活中閃光的、新鮮的詩意,通過精巧的構思把單純的景物描寫升華為對一種意境的讚美,讓讀者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由景及人,是他多篇散文共同的特點。《荔枝蜜》由對勤勞蜜蜂的謳歌升華到普通勞動人民的讚美,而本文則由對紅葉的描寫升華到對劉四大爺純樸可愛性情的讚美。

一草一天堂,一花一世界。一片香山紅葉,從綠到黃再到紅,經曆了生命中四季的風吹雨打,變化的隻是外貌,不變的卻是那始終散發出的泥土的清香。

一個人如果能始終保持自己率真可愛的性情,不是更可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