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出發的日子,我要去登珠峰!
盡管為這一天準備了很多年,可真到眼前卻有點恍惚——這是真的嗎?
我可能有些緊張,也可能太興奮,已經連續三個星期沒有睡好覺了。越是臨要出發,事兒就越多。於是我想,如果再不走,我該焦慮了,畢竟這山太大了!
我是和十一郎[1]一同出發的,他為我們蘋果基金會[2]的工作出差去阿裏。我們會在拉薩分手。
在首都機場,我看到書店的架子上正在賣著我的新書《風過高原》,很顯眼的位置。新書的出版讓我很受鼓舞,於是這一次我在背包裏裝了三個日記本,打算把它們全寫滿。如果我登頂了,就回來寫本書,書名叫《我登上了珠峰》;如果我沒登頂,那也寫本書,書名就叫《我沒登上珠峰》。我想一樣有意義,畢竟這樣的體驗太難得了。
在成都轉機,遇到我們這次同隊的深圳山友——高大的李向平[3]。
下午4點到達拉薩。
去西藏登山學校見到尼瑪校長[4],還有湖南的徐江雷[5]和北京的記者劉小奇[6]。來自大連的著名的大劉[7]出去了。我們這次一共六名隊員,就差杭州的範範和溫州的阿南還沒到。
報到之後,我們去了大昭寺邊上的林倉[8],我住大間。登山物資太多,這些日子天天在整理裝備,我隨行有兩個馱包,其他四個大馱包都辦了航空托運。放下東西和十一郎去太陽島人民公社吃菌類火鍋,很美味,和內地沒有分別,這種飯食進山後可就沒得吃了。
飯後溜達在路上,發現月亮很圓、很亮。
夜裏的拉薩溫差還是有些大,服務員普布又給我加了一床被子。
我很喜歡這個房間的布局,很想擁有這樣一棟房子。我一直以來都在拉薩找房子,可始終都沒有合適的。其實我也知道,一年還能過來住幾次?可不知怎麼的,西藏是個讓我幸福感很強的地方。一所房子,其實就是一個精神家園,證明一種存在、一種擁有。
今天來的路上,陽光、江水、水裏的黃鴨,還有我熟悉的一切,讓我的心開始快樂起來。
哇,拉薩它真的很不同!
拉薩真好,難怪前些日子有報紙評論說“拉薩人的幸福感是最強的”。
我很喜歡林倉這個小院子,十幾間客房,還是文物保護單位。我住在二樓最大的一間,屋中配飾是典型的藏式,我很喜歡。
上午沒出去,起來後一直賴在屋裏發呆,收拾行李。十一郎住在三樓,他那層上有個平台,陽光很好,地麵是阿嘎土[9]的。我們泡了一壺茶,坐在天台上曬太陽、看書、聊天、寫日記、吃水果,一個上午就這麼過去了。從林倉的樓頂,可以看到邊上的一個薩迦
派小寺廟,那個小寺廟有我喜歡的雕樓。
下午2點,我們倆出去找吃的,最後決定去雪域餐廳吃藏餐。飯後先是去了朋友阿泰的店買了點戶外用品,然後去了倉姑寺,在大陽棚布下曬太陽,喝了一壺酥油茶,才一元錢。
拉薩陽光下的時光,真的很悠閑。
其實每次來,都會感覺到拉薩有很多變化。我覺得,拉薩的國際化程度其實很高,文化多元、包容性強,又具有強烈的藏域特色。國際化程度高過北京,甚至上海,各國各地的人都能在這裏待得很舒服。
回到林倉,見到了尼瑪校長。
晚上6點半,和十一郎招呼的一幫藏漂朋友們吃飯,有車剛、小二、小路、平措、李奎以及我的隊友大劉、徐江雷、小奇、李向平。是在“岡拉美朵風情吧”吃的改良藏餐,大塊牛肉,味道太棒了!
飯後又去了小路開的酒吧——“別處”,也很有味道。拉薩有意思的酒吧真是太多了。
我這次來登珠峰,本打算4月中旬再進珠峰大本營,後來臨時改變了計劃,直接加入登山隊伍的前期適應。所以今天歸隊,搬回登山學校住。
上午9點半,回學校和大家一起吃了早飯。我向來喜歡登山學校的飯食,很好吃。
10點半,出去拉練。我們今天的路線是從色拉寺後山轉[10]一小圈[11],隻走了兩個多小時,經過了幾個小寺廟。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巨大古老的桃樹,美得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