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人物傳奇(3)(1 / 2)

在給張兆和的信裏,沈從文多次提到麻陽人的櫓歌。滿河的櫓歌,兩岸是青山、翠竹、吊腳樓,該是怎樣一個美麗的場麵?還有30萬的船夫在河上求生存,滿河的木船、帆影,晨曦、夕陽、晚霞、月光,幹淨地灑在河上,該是怎樣一個壯觀的場麵?沈從文還多次寫到吊腳樓上的女人,特別是提到了一個名為“後江”的地方,說是住下無數的妓女,很認真地經營她們的業務。他感歎她們求生的艱難,以及種種不幸。一條河流,一條原始、自然的沅江就堤這樣養育底層的男人女人。它也滋養了沈從文的思想和情感。

我不知道現在的沅江是不是1934年沈從文在給張兆和的情書裏描繪的那條沅江?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水路通往鳳凰?我不知道河兩岸還有沒有吊腳樓?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滿河的帆船和櫓歌?我隻想沿著沈從文曾經走過的水路,走一次湘西,從桃源坐船去鳳凰,去看看翠翠劃過船的渡口,去感受一下坐在船艙裏的悠閑和寂靜,體驗一下沈從文和張兆和的古典愛情。枕著船舷,靜聽清澈的河水從船下流過的細碎的聲音。

有些東西是回不來了,比如一條原始、自然的河流,比如古典愛情……

而沈從文,有一本《邊城》,有一本《湘行散記》,有一個張兆和,一生足矣。

胡適與小販

易竹賢/文

在胡適晚年的孤寂境遇裏,有一位賣麻餅的小販,竟做了他的朋友,給他帶來一點意外的安慰和快樂。

小販名叫袁瓞,他賣餅之餘,還愛讀一點書,喜歡與人討論英美的政治製度,到底英美政製哪個更好?他比較傾向於崇拜美國,但理論上說不明白,一直得不到滿意的答複。於是便貿然寫了一封長信,向大學者胡適請教。這是1959年的事。

胡適接到這封信,知是一位賣芝麻餅的小販,竟能在業餘勤奮自修,精神可佩;問的又是胡博士最熱衷的英美政治問題,更覺十分高興,便親筆寫了封回信。信中說:“你提出的問題太大,我很慚愧,我不能給你一個可以使我自己認為滿意的解答,我隻能說,你說的英國製度和美國製度其實沒有什麼大分別。你信上敘述的那個‘杜魯門沒有帶走一個人’的故事,也正和丘吉爾1945年離開頓寧街10號時沒有帶走一個人,是一樣的。

“我還可以說,我們這個國家裏,有一個賣餅的,每天背著鉛皮桶在街上叫賣芝麻餅,風雨無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還肯忙裏偷閑,關心國家大計,關心英美的政治製度,盼望國家能走上長治久安之路——單隻這件奇事,已夠使我樂觀,使我高興了。如有我可以幫你小忙的事,如贈送你找不著的書之類,我一定很願意做……”從此,小販袁瓞便成了博士胡適的“我的朋友”了。

一天,胡適邀請袁瓞到南港的中央研究院去做客,袁瓞把帶來的一個手巾包打開,裏麵是10個芝麻餅,黃燦燦的,散發著新烤芝麻的清香。捧到胡適麵前,胡適接過芝麻餅,笑眯眯地拿起一個便吃,嚼得吱咯吱咯地響,臉上現出近幾年來少見的歡愉。

他們一老一少,談得很暢快,胡適仍不忘對他的年輕朋友宣講杜威哲學和改良主義。隨後,他們又談到幼年生活。胡適說,他喜歡遊泳,可是鼻孔裏長了一個小瘤,水中呼吸不方便。袁瓞聽了覺得很巧,告訴胡適說,他的鼻孔裏也長了一個小瘤,恐怕是鼻癌。胡適便立即給台大醫院的高天成院長寫了封信,說:這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切治療費由我負擔。胡適盡管經濟並不是那樣富有,甚至連自己住院也常提前出院,但他誠心給一個好學的年輕人以幫助,在他的心靈上是一種極好的安慰。

胡適常記著這位小販朋友。有一次他心髒病複發住進醫院,朋友拿了一個芝麻餅送到病房來說:“我給你吃一樣東西,這樣東西,我相信你沒有吃過。”

胡適見是麻餅,便笑了,說:“我早就吃過了。這是我的一個朋友做的。”胡適也夠天真,以為那麼大一個台北市,芝麻餅都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個人做的。

貝克漢姆的“秘密武器”

劉紅旗/文

在1996年至1991年賽季,曼聯隊客場挑戰溫布爾隊的比賽中,曼聯的一個年輕隊員在中場線附近得球,以一腳遠射破門。從此,他走向了一條明星之路,成了能一錘定音的關鍵人物,並且連續兩年在世界和歐洲足球先生評選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