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用心生活(1)(2 / 3)

幸福是什麼

這位心理學家認為想用幾個字來定義幸福,無疑是精神錯亂。“很難說清楚它是什麼,但是我知道。當它來臨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到。”哲學家喜歡賦予幸福道德上的含義,亞裏士多德宣稱。幸福的生活是一輩子都要有善行,如果你是有罪的,你不可能獲得幸福。心理學家不會走得那麼遠,簡單說來,幸福意味著感覺良好,吉爾伯特說:“這種感覺就是當你的孫女撲到你的懷中,當你幫助一個迷路的觀光客找到他要去的方向,或者你大快朵頤吃著美味漢堡、蔬菜色拉時,體驗到的那種感覺。”換句話說,每個人體驗幸福時的感覺是—樣的,不一樣的隻是幸福的緣由。這意味著幸福是種情感,而情感並不是你總能抓住不放的,情感可以重複呈現。但是不會無止無休。比如說恐懼同樣是種情感,當然你不希望自己長期處於恐懼之中,那麼對於幸福,它來了又會走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對於追求幸福的方式,往往是錯的時候比較多,對的時候比較少。現在閉上眼,讓你認為可以使你幸福的東西一一浮現在眼前:一輛豪華跑車、一次熱帶海濱的浪漫遊、一幢綠樹掩映之中的鄉間別墅……當你為了這些幸福而奮鬥的時候,研究人員說,可以預測,你可能會犯錯誤。

在對不同年齡階段和社會層次的人群調查之後。研究人員得出了上麵的結論。首先參加調查問卷的人,假設自己的願望實現之後,為那時的幸福感打分,做出一個超前性的預測。此後研究人員一直對他們的生活變化跟蹤調查。若幹年後,當他們實現了願望,獲得了汽車、別墅、旅遊假期等等之後。再對自己的幸福指數打分。前後兩組數字相減,如果差異為零,那麼他們將會和自己原先設想的一樣幸福。但是當結果出來以後,這種差異幾乎從來沒有為零。這就說明在追求幸福這道題麵前,人們的選擇充滿錯誤。那到底有沒有正確的答案呢?

幸福方程式

首先請你平心靜氣地開始回答下麵四個問題:

1.你是否充滿活力,以靈活和開放的心態麵對變化?

2.你是否以積極的心態麵對未來,可以快速地從挫折中恢複過來,重新感到自己有力量掌控生活?

3.生活中基本的需要你是否實現了呢——例如,健康的身心,不錯的財務狀況,個人安全感,擁有選擇的自由。

4.是否有親密的朋友在需要的時候,給你有力的支持呢?無論做什麼,你都可以沉浸其中,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幹擾?你能否達到對自己期望的水平。而且鼓勵自己義無反顧地去達到目標呢?

心理學家卡爾和皮特設計了上麵4個問題,在訪問了1000多人之後,心理學家得出了結論。他們認為,隻有愛情、大筆財富或者一份好工作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可以用一個方程式來概括:幸福=P+(5×E)+(3×H)。在這裏,P代表個性,比如你的世界觀、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E代表生存,包括健康狀況、財務狀況和交友的情況。H代表更高層次的需要,比如自我評價、期望、雄心和幽默感。

上麵的第一、二個問題對應的是P即個性,你的個性對幸福的影響不言而喻;第三個問題對應的是E即生存;第四個問題對應的是H即更高層次的需要。假設每題滿分為10分,總分為100分的話,如果你第一題和第二題的感覺分分別是7分、7分,那麼P的得分就是7+7=14,如果第三題得分為6,那麼E項得分就是6分,第四題的得分為7分的話,那麼H就是7分,所以你的幸福指數=14+(5×6)+(3×7)=14+30+21=65。有興趣的話你也可以回答上麵的四個問題,測試一下自己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