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縱觀世界(3)(1 / 2)

美國的小學老師管得很嚴,如果沒聽到學生用禮貌用語就會馬上打斷學生的話問:“你說‘Excuse me’了嗎?”“你忘說‘Thank you’了。”“你傷害了你朋友,快去說‘Sorry’,再給他一個hug(擁抱)。”如有小家夥行色匆匆,企圖從老師前麵溜過,老師一定逮住他:“Excuse me,你不能從人的麵前走過,快說‘Excuse me’。”任何老師看到在校園內大肆奔跑的學生都會喝止住:“隻許走,不要跑!”不僅是在教室裏,在學校任何地方,學生都不能大聲說話,必須用inside voice(悄聲)。許多有經驗的低年級老師很會訓練學生,他們讓孩子學會辨別各種聲調的說話方式,讓孩子們知道:在戶外操場上說話聲音可以大一些,而在室內隻需inside voice,甚至Whisper(低語),隻要能讓老師或同學聽到你的聲音就行了。老師們也是身體力行,學生聲音稍大時,他們會立即製止,製止方式不僅用言語,更會隨著環境使用眼神、手勢等身體語言。美國教育非常注重這些,孩子們從小就知道在公共場合大聲自顧自說話、大聲接電話都是粗魯、不禮貌的行為。

就拿上廁所來說吧,小學低年級老師一般都定好不同時間段,男女分隊而行,將孩子們一起帶去上廁所。大家坐在廁所旁的過道邊,依次安靜地輪流如廁。等的過程中,孩子們往往還人手一本書裝模作樣地閱讀。有時看到小家夥拎著褲子就出來而沒聽到衝水聲,老師一定讓他回去“補課”。反正一天下來,去哪兒都排隊。學生排隊等待的時間、次數很多。我經常會覺得這種做法純屬浪費時間,效率不高,可是這些美國孩子長大成人後不用再補“文明素質行動計劃”,不需要補習“文明守則”,那麼到底誰的時間用得更科學、更聰明呢?

孩子們吃飯更要講究排隊。如果隊排不整齊,老師不會帶著孩子們去食堂。到了食堂排隊時彼此交頭接耳地說話又有被請到“雅座”吃飯的危險,所以隻能耐心、安靜地排隊,拿好牛奶、果汁及主食到規定的餐桌吃飯,隻允許非常低聲地說話,如果“不會小聲說話,那就徹底silent(保持安靜)”。小學生們吃飯的時間非常有限,中途如果出點小紕漏,搞不好一頓飯沒吃完就得收拾盤子回教室上課了,但美國老師還“狠著心”說:“一頓飯不吃沒關係,得讓他們記住這個教訓!”

不管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都知道進出門要注意自己的身後,從不會“砰”的一聲把門關上,而是自覺地為後幾步的人推住門,直到後麵的人走過來為止。小學生們更是以能替老師把門而自豪。

這許多日常細節正是我對美國文化教育感受最深的地方。我在教室裏走動時不小心碰到了學生,學生會搶著說“Sorry”,學生之間也是如此。我們常在電視劇裏看到美國教室窗明幾淨,本以為是藝術美化,誰知美國教室真有那麼幹淨,孩子們可以直接在地上爬來爬去,尤其是閱讀課,老師坐著搖椅,而地板上圍坐一群小學生,坐姿各異,怎麼舒服怎麼坐,隻要在聽我講故事就成。

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美國老師的較真,說一不二就把隊給排直了,倘若有一兩個孩子排不直,絕不就此罷休:說好要大家非常安靜地做這個活動,那麼同學們就得非常安靜,否則活動取消,老師也不管孩子有多失望。

美國的家長對孩子也如此要求。學生在校違紀,家長被叫到學校裏來往往都會向老師再三強調一句:“孩子的這種無禮行為在我家裏也是絕不允許的!”唯恐老師認為他沒有家教。正是因為美國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從小一絲不苟的態度,嚴肅認真地訓練文明禮貌習慣,才使孩子長大後不會在家給父母帶來恥辱、出外遠遊讓祖國蒙羞。

或許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不文明或不符常規的行為會給他人留下怎樣的印象。我們這些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後代,如今飛赴世界各地飽覽人文風情,本該是多麼愜意的事,但行事為人卻常常讓他人看不慣,怪誰呢?怪老師沒教?恐怕來不及了,還是自己補補課吧。

相撲育肥及其可逆性

王正珍/文

2004年6月,日本相撲運動員到中國交流和表演,他們那肥胖的身軀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高級別的相撲運動員身高多在1.9米左右,體重多在150公斤以上,美籍的世界相撲冠軍埃布爾勒目前體重達350公斤,是世界上最重的相撲選手。他們的肥胖是和其長期特殊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方式有直接關係的。

他們是“吃”胖的

相撲的取勝取決於相互的衝撞和對抗,因此保持肥胖的身軀是獲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教練從14歲左右的男孩兒中挑選學生時,憑經驗看對方有沒有將來發展成龐大身軀的潛力,經過5年訓練和淘汰,成才者僅三百分之一。相撲力士的特殊身軀,是靠“練”和“吃”形成的,但是他們的技藝卻要經過不斷的苦練、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