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張家界奇人奇事(2)(2 / 3)

張家界拳王杜心五

杜心五,名慎愧,1869年11月3日出生於張家界市慈利縣江埡鎮岩板田村。其父杜佳珍,曾任清軍都司,官居四品,其他妻康夫人,懷孕12個月,分娩之夜,杜府紅光衝天,驚動附近村民,紛紛趕來救火,卻聽一嬰兒哇哇墜地,長啼不止。鄉人道賀曰:“奇景生貴子,必是大材”杜都司為人謹慎,無意弘揚,故為孩子取名慎愧,字“心五”,其意是五心俱愧。

杜心五自幼聰明過人,喜讀詩書,在蒙師閻秀才的教誨下,學業極好,讀書之餘,愛隨大人練武,並在練功房中貼出“練成武藝,誓殺洋人”八個大字。杜心五在任第二農事試驗會辦理時,曾去過一次河南嵩山少林寺,與靜空長老切磋武藝,並收萬籟聲為徒。萬後來成為武術名家。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被袁世凱派人刺殺。杜由京去滬料理宋教仁喪事,悲痛氣憤,就此辭職。後來浪跡天涯,隱身江湖,當了青紅兩幫的“雙龍頭”,有時走南闖北。有時閉門謝客。他有一住所在四樓,常鐵鎖把門,自己從窗口進,從窗口出,來無影去無蹤。

有個武林高手叫趙金彪,自稱北國第一,擁徒眾千餘,在華北享有盛名。此人居心叵測,想暗殺杜心五以名揚天下。一日,他探知杜心五來到。北京,設宴相請。杜早有提防,內襯護身銅板,坦然前往。席間趙向杜敬酒時,趁勢向杜的胸側猛擊一拳,不下千斤之力。杜心五肋骨被傷,強忍巨痛,若無其事向趙回敬一杯,順手點向趙的天突穴。趙即吐血數口,不久身亡。此事不僅未傷杜的名聲,反而名震北國,當時有“北杜南柳”之稱(柳即柳森嚴)。

1928年秋,第一屆全國國術考試在杭州舉行,杜心五受聘為評判員,並應邀表演了輕功“走圓場”。他雙腳站在翻口鍋沿邊上,閃電似地飛速快走,隻見黑點一團,而球底鐵鍋不晃動亦不偏移,觀眾瞠目結舌,歎為觀止。接著,他輕輕一跳,上了三張高桌,在最高處打了一趟自然拳,拳畢跳下無聲,猶如飛燕。

1935年,杜心五再度返京。日寇進入華北,為非作歹。一天,杜心五目睹3個孩子被日寇坦克碾死,回到家中寫下了“祖國沉淪堪痛哭,同胞應起拯危亡”的詩句。日本特務探聽到了杜心五的住地,很想收買他,要他當華北五省自治區警視廳長,搞所謂華北“自治”的鬼把戲,並送他兩萬元支票,杜當眾撕毀支票,嚴詞拒絕,日寇立即將他逮捕,送進安有電網的死牢中。當晚,杜心五施展絕計,從電網上的空穴處飛出,無影無蹤。日軍發覺後,派人四處追查。杜心五無處安身,離北南歸,回到長沙。省主席何健請杜心五創辦國術館,並委任杜之高徙萬籟聲為館長。

1938年秋,日軍犯湘。杜心五回到家鄉白岩峪,一麵發展青幫組織,一麵讓徒弟李麗久、李如圭、李如同等人在家鄉教習武功,相隨習武者近百人。他本人每天聞雞舞劍練拳,從不中輟。

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後,蔣介石想到杜心五的威望和幫派勢力,特意接他前去重慶,委任為全國抗日民眾動員會主任之職,組織民間抗日活動。

1942年,杜辭職回家。他在澧水河邊的飯甑山修一小房,名日“鬥米觀”,閉門謝客,修身養性。間或讀醫書,寫詩作畫,常為人治病,從不收錢。1951年初,中南軍政委員會聘請杜為參事;同年,又任湖南軍政委員會顧問、行政協委員。1953年7月8日,杜心五病逝於長沙。林伯渠同誌送了挽聯,稱讚他在舊社會不與反動勢力同流合汙,“棄官不做,隱居江湖”。大畫家徐悲鴻撰文悼念,讚譽“杜心五先生卓藝絕倫,令德昭著”,稱他是我國自赤鬆子、張良、呂洞賓等人以後繼往開來的氣功大家。(慈文 搜集)

張家界歌仙張桃妹

1915年張桃妹在歌聲中降生,在歌聲中長大。

五歲那年,五甲灣祠堂邊金家生了個幺兒子,說是“八字重”,要討個小堂客“衝喜”。那天,一個又矮又胖的媒婆來到桃妹家,桃妹平素從姐姐口中知那媒婆不是好東西,十分厭惡,便趴在窗外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