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反壟斷法中的中小企業保護與規製研究(1 / 2)

我國反壟斷法中的中小企業保護與規製研究

政策法規

作者:唐淑堯

【摘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壯大,針對經濟方麵的布局也較以往更加重視,以及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針對獲益上的不當競爭也日趨增加,尤其是作為中層擁有廣泛基礎的中小企業的衝擊會更大,所以做好關於對中小企業的保護和規製至關重要,對此,我國也做出努力,以反壟斷法作為基礎進一步加強管理和監管,以保證公司企業的正當競爭和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

【關鍵詞】反壟斷 中小企業 不正當競爭

一、中國製定反壟斷法的曆史路程

縱觀中國的曆史,是一個不斷侵略又不斷被侵略的曆史,尤其是在近代中國經曆了由鴉片戰爭炮轟之後,列強入侵的經濟時代,所謂的國民經濟完全掌握在外國人的手裏,對於列強在經濟上的壟斷和入侵沒有任何辦法,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才逐步走向經濟強國的道路。在過往的曆史教訓中可以得知:隻有在經濟上的進一步強大,才有機會在其他方麵繼續發展。由於我國是一個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由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接軌的國家,在完善和建立有關經濟方麵的法律和製度存在明顯的不足,但也逐步發展。

我國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近現代曆史上的一個嶄新突破,說明中國人民群眾的個人經濟財產能夠得到進一步保護,也加強了我國國民的生產積極性和生產能力,同時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又將得到再一次顯著的進步。

二、中國反壟斷法中對中小企業的保護

(一)中國的中小企業

中國對中小企業的定義較為繁複,其中包括對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業;交通運輸業;零售業;住宿業和餐飲業;信息傳輸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倉儲業;郵政業;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其他未列明行業等十五種行業有更加細致的劃分,說明中國對中小企業的看重和重視。

正是因為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反壟斷法對中小企業也將實施保護,以保證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公平競爭地位,從而推動人民群眾消費積極性,帶動國家經濟發展。由於我國實行的是市場競爭,而市場經濟最為根本的屬性就是競爭。

(二)中國的壟斷形式

而在這場競爭洪流中,大企業的自身優勢不容忽視,極易造成壟斷,從而縮小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而所謂壟斷指的是占據領導地位的經濟個體通過自己的資本能力和掌控能力對市場中其他競爭者加以約束,限製其他企業的發展和經營,甚至迫使其退出自身範圍內的市場,已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最終目的。但這樣的壟斷手段會使得大量的中小企業無法生存,進而使得大企業進一步掌控市場,以自身為市場調控標準,違反漓市場經濟的根本目的——公平競爭。

如果能夠保護大量的中小企業免受大企業壟斷手段的侵擾,並且促進其發展,也是對大企業的一種有效競爭方法,同時也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橋梁。因此,我們必須要人為幹預,調控市場,以保證中小企業能夠擺脫大企業的完全控製,使得不占優勢的中小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下生存發展,得到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從宏觀上來看,壟斷會損害國家和社會經濟秩序,扭曲了價值規律;從微觀上看,壟斷則必然損害了其他市場競爭主體的利益,特別是損害眾多中小企業的利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