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市政工程給水管道施工質量控製(1 / 2)

淺議市政工程給水管道施工質量控製

工程與建設

作者:黎鐵彪

【摘要】在城市基礎設施中,給水管道工程作為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施工環境條件複雜,需要嚴加施工管理,以確保施工質量。雖然在近些年來,市政工程給水管道施工技術已經有所改善,但是縱觀管道工程質量,就會發現依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施工質量沒有得到有效控製。本論文針對市政工程給水管道施工質量控製展開探討。

【關鍵詞】市政工程 給水管道 管道工程 施工質量控製

一、給水管道施工中所存在的質量問題

(一)給水管道的支架不夠牢固

目前市政工程的給水管道多為PPR 管,其不僅剛性比較差,而且還容易在施工中出現彎曲變形,使得管道投入運營後出現滲漏現象。為了避免給水管道的滲漏,往往會采用支架設計。但是,管道的支架如果存在著質量問題,無論是托架,還是吊架,都難以對管道有效支撐,加之支架安裝的數量不夠,就難以使管道很好地固定在支架上。

(二)給水管道水壓不夠而導致供水不足

在進行給水管道施工中,由於水壓不足問題而導致供水量不夠,主要的原因在於管道設計問題。給水管道的水壓和供水量設計過程中,都需要對供水量損失進行計算,如果計算結果不夠精確,就會影響給水管道的選用,水泵也難以符合實際的供水需求。由於市政給水管網非常龐大,在進行水壓計算中,還要考慮到周邊環境的用水量,疏於全麵估計,就必然會導致水壓無法達到實際使用標準。如果給水管道的管道內堆有雜物,就必然會影響到管道界麵,狹小的給水管道界麵就會影響到管道正常的供水功能。出現給水管道供水不足還有可能受到水箱的影響。所安裝的水箱高度如果不符合水泵的揚程,受到出水點高差的影響,就必然導致勢壓不足,容易出現供水不足的問題。

二、市政工程給水管道施工質量控製

(一)給水管道的溝槽施工

在市政工程給水管道施工中,土方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依靠人工與機械充分結合完成開挖任務。在施工之前,要將管道位置確定下來。如果地下已經有管道,就要標明,並報送詳細資料,以做好保護工作。如果是在雨季施工,為了避免溝槽內長時間積水而導致浮管,要做好排水措施。基槽長時間暴露很容易引起變形,一般晾槽時間不可以超過三個小時。

(二)給水管道的管基施工

給水管道的溝槽開挖通過驗收後,就要進入到管基施工環節。此時,要注重基底的保養,如果裸露太久,就要進行加固處理,使用早強劑促使管基達到設計強度,然後才可以下管。

(三)給水管道的下管施工

給水管道的下管采用吊車,使用專用吊鉤或者是柔性吊索,要求吊車要距離溝槽邊緣1米處下管。起吊的過程中需要專人指揮,平吊時要注意輕放,嚴格控製水平與方向,避免管道與基底碰撞。如果溝槽底部寬度狹窄,則需要人工配合完成下管。管道要墊穩,管內不能有雜物。如果管座為混凝土材質,則需要搗實,對稱回填,以使壓實度符合設計要求。

(四)給水管道的閉水試驗

安裝管道之前所實施的閉水性檢查,是將管道的接口處密封,檢驗其滲水程度。井外觀來看,溝槽中不應該有積水,說明施工質量合格。如果管材有裂縫存在,要及時用細砂漿修補。發現管材有滲水之處,則需要使用調水泥漿進行刷補,將滲水之處所存在的裂縫填實。排水管道采取自上而下的閉水試驗,上遊試驗水頭應該以上遊檢查井井口高度為準。當閉水試驗合格之後進行混凝土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