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恰當選擇觀賞位置
即使是同一景象,因觀賞位置不同,會造成距離、角度的不同,帶來視野範圍、透視關係、縱深層次的差別,從而會形成不同的美感。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即很好地說明了觀賞位置的作用。在自然景觀的觀賞中,導遊員應掌握的欣賞原則是:峰巒重遠眺,丘壑主近視,日月貴斜暉,江河宜俯覽。
觀賞位置對造型地貌和園林構景尤為重要。造型地貌即指酷似人物、神仙或飛禽走獸的奇特地貌景觀。這種景觀幾乎都必須是在特定的位置才能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如從長江遊船上遠觀神女峰,雲霧中隱約可見一人形石柱,恰如一亭亭玉立的少女,即傳說中的巫山神女。然而若借助望遠鏡觀賞,所看到的不過是一堆石頭而已!這是由觀賞距離的差異造就的結果。又如在黃山半山寺望天都峰山腰,有一景狀若振翅欲啼的金雞,故名“金雞叫天門”,但從龍蟠坡方向看,則變成了五位老翁扶杖攜手登天都峰的形象,構成“五老上天都”的奇景。這是由觀賞角度不同造就的結果。在中國園林構景中更是有意識地利用觀賞位置變化以製造特殊的效果,其各種造景手法如對景、框景、障景等都包含著對觀賞位置的要求。最典型的莫過於揚州瘦西湖的釣魚台了。此亭四麵各有一圓形洞門,從亭內中部外望,一洞含五亭橋,一洞含蓮性寺白塔,若在特定位置,則兩個洞中各含一景,且同時盡收眼底,一彩一素,一橫一立,堪稱絕妙。作為景區導遊員,一定要適時地指導遊客從最佳位置去觀賞奇景,以免與之失之交臂。
值得重視的是,在旅遊觀賞中,除掌握空間距離外,還應考慮心理距離。心理距離是指在審美過程中人與物之間暫時建立的一種相對純潔的審美關係,即暫時消除生活中的實用態度,超脫現實中的功利思想,擺脫緊張的工作、煩惱的心情,超然物外,自由地、盡情地享受美的愉悅,接受美的熏陶。例如,倘若以木匠的眼光來看黃山鬆,隻會覺得其彎曲不成材,毫無用處;以農民的眼光來看石林隻會覺得其貧瘠不毛,一無所取。因此,作為導遊員,應善於引領遊客超脫世俗的生活,進入唯美的審美世界。
(三)靈活把握觀賞時機
有些景觀並不因時間而改變,但也有許多有意義的景觀隻在特定的季節和時間才會出現或才最典型。人文景觀中民族節日、商業、文化、體育盛會等都有節律性特點,自然資源中與氣候、生物、水體有關的景觀,一般都有季節性特征,而一些天象奇觀甚至數年、數十年、數百年乃至上千年才出現一次。如北京香山紅葉出現在每年的秋天,雲南大理“蝴蝶會”在每年四月底至五月初,杭州西湖的“斷橋殘雪”隻能在積雪半融時才能領略到,昆明的“曹溪印月”每逢甲子年的中秋之夜最見奇妙,即每隔60年才有一次最典型,獅子座流星雨每隔33年出現一回,而海爾—波普彗星的回歸則需3000年。
另一些景觀卻隻在特殊的條件下才會出現,且觀賞時間極為短暫,稍縱即逝,如海市蜃樓、佛光、神燈、極光、日月並升等奇觀,則隻可巧遇而不可強求。還有一些景觀,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觀賞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雁蕩山的靈峰,白天觀如雙掌相合,曰“合掌峰”;晚上看則如夫妻相會,故名“夫妻峰”。這就要求導遊員十分熟悉景區所有景點,並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幫助遊客觀賞到絕妙美景。
(四)巧妙運用觀賞姿態
絕大多數旅遊景觀對於觀賞姿態並無要求,然而,個別景觀若采取特殊的觀賞姿態會獲得非凡的美學效果。如前所述,雁蕩山的靈峰以通常姿態觀看有合掌峰、夫妻峰之不同造型,入夜從特定角度觀看,則形似雄鷹,故又名雄鷹峰。若采取特殊的姿態:背對該峰,仰麵後看,那鷹更有振翅欲飛之動感,郭沫若有詩讚曰:“靈峰有奇石,入夜化為鷹。勢欲淩空去,蒼茫萬裏征。”又如延安清涼山有一景“清水照延安”,若以通常姿態觀看,不過是一平石中凹,凹中有水,水旁立一小石碑,碑上倒書“清水照延安”,竟會不知何意。然而當遊人平臥石上再向水中望時,奇景出現了:背後的延河對岸山上的延安古城清晰地映在水中,碑上之字也正過來了。日本有一諺語:“倒看天之橋,為人間奇景。”說的是京都府附近的天橋立風景區,以普通姿態觀看,不過是阿蘇海的一個海灣而已!若曲身由胯下倒著向後看,則堤上的鬆樹,海上的小舟,皆似自天而降,別有意趣。類似的奇景,若沒有導遊員及時的指點,遊客是欣賞不到的。
第三節 自助式解說服務
如前所述,自助式解說是由各種印刷品、音像影像製品、標示牌等設施設備向遊客提供被動的、靜態的信息服務,是一種單向性的信息傳播方式,形式多樣,常用的有光碟、導遊圖、解說手冊、牌示、電子導遊、景區網站等。其優點是受眾範圍廣,遊客可在其空閑時間使用,不受人為因素幹擾,解說內容一般都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權威性。不足之處是信息量有限,不能提供靈活的個性化服務。
一、遊客中心
遊客中心,顧名思義,就是接待遊客、為遊客提供景區遊覽所必需的信息和相關服務的場所,一般設在景區的入口或交通站點,是展示景區形象的窗口。
遊客中心起源於美國國家公園。隨著國家公園管理理念的普及,許多國家和地區旅遊景區紛紛向其學習並對其進行改善。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遊客中心已越來越引起景區管理者的重視,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服務種類日益增多,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不少景區(如九寨溝、峨眉山等)已建成具國際水準的現代化遊客中心。
旅遊景區設立遊客中心的宗旨是“竭盡所能服務於遊客”。其服務功能應盡可能完善,以滿足遊客多方麵的需求,包括旅遊接待、導遊解說、旅遊谘詢、旅遊商品銷售、失物招領、物品寄存、醫療服務、郵政服務、殘疾人設施提供、餐飲住宿等。其中,大型導遊圖、各種宣傳資料、電子觸摸屏、沙盤模型、影像資料等則可以為遊客提供多樣化的解說服務,達到讓遊客了解景區、增長知識等目的。
要有效發揮遊客中心的解說功能,應完善遊客中心的服務設施,如多媒體放映設施、展示廳、展板、各種宣傳、影像影音資料等;配備專業的服務人員,以提高服務質量;甚至遊客中心的選址、設計、布局等都應依景區的性質和具體條件來合理規劃,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解說功能。
案例
九寨溝遊客中心
九寨溝遊客中心設立在風景區入口處的漳紮鎮,是進入九寨溝的起點。遊客中心分上、下兩層樓。一樓開設風景和民族、民俗文化兩個展區,向遊人展現九寨溝內景區看點,介紹九寨溝內藏民族的飲食起居習慣和日常用品。二樓分為成果展區、地質展區和動植物展區。在地質展區,介紹了九寨溝的地質、地形、地貌、水係、風景概況等;在動植物展區,以實物標本的形式介紹了九寨溝的動植物概況,還特設了景區內的景點特色——“水中有樹,樹長水中”的水景奇觀實物標本。整個遊客中心極富藏式建築色彩,顯出九寨溝的文化品位。中心內設9台多媒體查詢電腦,隨時供遊客使用,並有多名工作人員向遊客提供谘詢。
案例分析:
九寨溝遊客中心的最大特色是以風景介紹、動植物和地理特征介紹為主要目標向遊客進行展示,以突出景區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特點。而在功能區設置上,九寨溝遊客中心在自然和文化展示上,設置風景展區、民族民俗文化展區、成果展區、地質展區和動植物展區,不僅有利於引導遊客遊覽景區優美風光,而且對於弘揚本地特色文化,加強遊客的科普教育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問題討論:
試討論如何發揮遊客中心的解說功能。
知識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