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垃圾的收集、清運
在旅遊旺季,要及時清運垃圾;如果遊客不多或在旅遊淡季,可根據情況處理。垃圾箱桶要及時清洗、消毒,收垃圾最好選在開放時間之外,以免幹擾遊客。
4.垃圾的處理
垃圾處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並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後加以合理的利用。當今廣泛應用的垃圾處理方法是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垃圾處理的目的是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
減量化是解決景區垃圾問題的關鍵。減量主要包括垃圾生產量的減少及垃圾自身的減少。對於垃圾生產量的減少,必須從源頭做起。通過改變景區燃料結構,提高燃氣普及率和集中供熱率,減少煤灰垃圾產生量;鼓勵淨菜進入景區,減少廚房殘餘垃圾生產量;提倡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直接減少垃圾的生產量。
無害化是解決景區垃圾問題必不可少的環節。景區垃圾若不妥善及時處理,將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汙染。垃圾中的電池、水銀溫度計、廢油漆桶及過期藥品等含有多種有害物質,如重金屬銅、鎘、汞等,不進行處理,將滲透到地下水中,汙染水源。有機物的腐爛變質,散發出的氣體也會對大氣造成汙染等。所以,對有害垃圾進行集中收集和處理,很有必要。
資源化是解決景區垃圾問題的有效手段。垃圾混置是廢物,回收是資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利用的資源,如塑料、紙張、玻璃、木材、金屬等。而且推廣垃圾回收利用也可以實現垃圾的減量。
案例
垃圾公園
印度北部昌迪加爾興建了一座“垃圾公園”。走進這座占地超過10公頃的超級公園,幾乎每個人都不得不驚歎那些令人討厭的垃圾竟然可以變成如此美麗的藝術珍寶。在公園入口處,成千上萬隻廢電器插座構成了大塊大塊的白色牆壁,接下來一條曲徑通幽的假山小道全部是由煤渣和瀝青堆積而成,路旁一座水晶宮般的小房子由啤酒瓶搭建。路徑兩側是近5000件用碎陶瓷片、酒瓶蓋等堆砌成的武士、舞女以及動物的雕塑。抽象的現代派藝術讓人流連忘返,渾然不覺塑像所用的陶瓷片上還清晰地印著馬桶品牌的商標。
垃圾公園的誕生要歸功於一位名叫列克·昌德的政府公務員。從1958-1965年,退休的昌德幾乎每天走遍昌迪加爾的大街小巷,將各種各樣的垃圾分門別類,然後一點點拚砌出各種各樣的建築和雕塑。隨後,昌迪加爾政府對昌德的夢想予以大力支持,並於1976年正式將公園向外界開放。
直到現在,每年都會有數萬名遊客慕名參觀這個垃圾公園。然而對於列克·昌德而言,垃圾公園本身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時刻提醒人們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公園以垃圾為主要建築材料,將其變成藝術珍寶,成為吸引遊客的一種旅遊資源,體現了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環保精神。因此,我國的景區管理者也應該更新觀念,對垃圾的處理做一些有益的嚐試,將垃圾變為一項寶貴的財富。
問題討論:
考察你所在城市的景區,他們是怎樣處理垃圾的?你覺得合理嗎?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五、景區廁所管理
廁所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必備設施,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遊客對廁所的要求越來越高,旅遊廁所的建設與管理水平也成為一個景區總體旅遊環境的重要標誌。
(一)景區廁所建設的措施
1.重視規劃設計與選址
說到旅遊,一般隻談旅客的吃、住、行、玩,而實際上,“如廁”是旅遊者的重要一環,如沒有相應的設備,或者有但條件很差,旅客遊覽的情緒,肯定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對旅遊地的反感。因此,景區廁所的選址、設計和建設,要盡量做到與其周圍環境和諧,實現數量與質量、適用與美觀的統一。重要旅遊區的廁所還要適當增加文化內涵,在為旅遊者提供方便場所的同時,發揮賞心悅目的功能。
作為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桂林市的廁所過去存在著數量少、檔次低、品位差、位置偏、管理亂的缺點。如廁難、難如廁成為市民和遊客投訴的熱點問題。從2000年起,桂林掀起了一場廁所革命,將廁所作為提高旅遊環境質量的一項大事來抓。如今,桂林的公共廁所都像賓館一樣有等級,分為三星、四星、五星三個級別。星級高低是由廁所的外部造型、內部設施和舒適程度確定的。五星級公廁達到國際公認的特類公廁標準。其外部環境優美,造型美觀大方,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內部設獨立前廳,首層設殘疾人專用廁位;有紅外線自動感應衝水設施和紫外線滅蚊燈,盥洗處安裝感應烘手器;公廁清潔衛生,有專人管理,實行全日製保潔。四星級、三星級公廁分別達到國際公認的一類、二類公廁標準。廁所成為桂林樹立國際旅遊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