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行程2 來自南極的朝聖:文化遺產探險之旅(1)(2 / 3)

神奇的地方

“荒野和對荒野的向往,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之一。荒野裏有答案,隻是我們還沒學會問問題。”

——南希·溫·紐霍爾(Nancy Wynne Newhall,生於1908年9月5日,卒於1974年7月7日)

南希是一位美國的攝影評論家,她因為亞當斯(Adams)和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拍攝的照片撰寫配圖文字而聞名。

用不著像一位鳥類學家那樣專業,即使是普通人,也一樣能夠感覺到,斯奈爾斯群島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據說,這些小島上的鳥類數量比整個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上的鳥類還多。南極燕鷗、白臉燕鷗、紅嘴鷗,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鳥兒,全都在斯奈爾斯群島上築巢安家。據測算,群島的各個島嶼上共有大概6千萬隻築巢鳥類繁衍生息。我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這些島不允許遊客登岸。

“隻要這些島嶼一天不被外界打擾,海水總是這樣清澈蔚藍,它們就一定是地球上最生機勃勃、最野性十足的地方。”

(摘自1997年版《世界遺產地區提名》)

奧克蘭群島

恩德比島—沙灣

恩德比島——與世隔絕的荒原粗糲蠻荒,卻美不勝收

奧克蘭群島位於新西蘭境內,屬於亞南極地區。這些島嶼在大約兩百多年前被發現,島上的海狗曾一度滅絕,數艘海船在此遇難,後來這裏建立起了遇難者補給站。新西蘭政府有汽船定期進行巡邏,致力於發展畜牧業,並鼓勵遊客進行科學探險及旅遊。今天的奧克蘭群島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島上設立了國家自然保護區,未被外界影響的獨特植物和生機勃勃的野生動物受到嚴密的保護,而這片島嶼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獨一份”。

今天我們繼續往南航行,到了南緯50度,這裏在航海界素有“瘋狂五十度”之稱——泛著灰綠色的海麵翻滾不止。海浪很高,供一頭鯨藏在後麵也綽綽有餘,它們可不是來對闖入的遊客表示歡迎的。對於船上那些總也睡不好的乘客來說,這倒是挺有效的。

奧克蘭群島在浩瀚的南大洋中就像是一些小小的點,一大早,這裏的天氣就好像要下雨的樣子。我們的船在恩德比島(Ender by Island)的沙灣(Sandy Bay)附近平靜的海水裏下了錨。密布的烏雲沉甸甸地壓在空中,可是晴雨表卻顯示今天是個很好的晴天。吃過早飯,領隊羅德尼大致講解了今天供遊客們選擇的活動。不管是哪項活動,都要求保護生態環境,盡量減少對當地物種的影響。

方案A是沿著整個島的海岸走一圈——將近8到10公裏的路程。

方案B是走到西海岸的懸崖處就返回,隻花半天時間。我選擇了B,因為我的膝蓋很不舒服,路程短些更適合我。

恩德比島—沙灣

這次登陸沙灣,非常機緣巧合,簡直就像是老天賜予我們的一次了解島上野生動物的機會。交配季結束了,現在正是哺乳季即將開始的時刻。海灘上到處都是公海豹,它們吵吵鬧鬧地劃分並宣布自己的勢力範圍,好等待自己懷有身孕的配偶返回到這片海灘來。吉姆是我們船上的一位博物學家,據他估計,到下個月,這片海灘上會有40 0頭左右的海豹寶寶降生。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就已經有兩對海豹母子了。附近的海灘上,有一頭雌性海豹的屍體正在被海水一遍遍衝刷著。3位在島上暫住的新西蘭保育部(New Zealand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縮寫為DOC)科學家給屍體進行了解剖,認為這頭雌海豹是在遭到強行交配後淹死的,因為她年事已高,不能再懷孕了。我通過相機的鏡頭,看著她的屍體被長著羽毛的天敵們一點點撕碎、吃掉。我橫穿島嶼向西邊的海岸走去,那裏佇立著一些比海平麵高出30到60米(或許還有更高的)的峭壁,站在上麵,可以看到格外壯觀的海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