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墨斯港是奧塔哥北部海岸的一個深水港,同時也是一個商業捕魚基地。在這個星期天的早上,起重機、叉形吊車和其他的機械作業設備隆隆作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但是清晨的安寧氛圍卻並沒有被這聲音打擾。我信步登上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船長的紀念碑所在的山坡,一絲稀疏的白雲低低地飄動在上麵,一切都是這樣的平和。第一眼看到紀念碑的時候,我為它的規模之大感到了意外。斯科特5位同伴的名字也同樣清晰地刻在碑上,令我感到欣慰,因為這些充滿冒險精神的先生同樣也在這場征服南極的競賽探險中丟了性命。1910年11月19日,他們乘坐的“特拉諾瓦號”從查墨斯港揚帆出海。今天,這艘船的錨在此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它被牢牢和紀念碑一起俯瞰著整個查墨地釘在斯科特紀念碑的旁邊不遠處,斯港。毫無疑問,奧塔哥港、山羊島(Goat Island)和港口附近五彩繽紛的屋頂共同組成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回到達尼丁後,我開始思考這個城市和南極之間的關聯。達尼丁博物館展出的藏品中,提供了新西蘭對南極探險所作出的科研貢獻,對我很有幫助。《南極大冰塊》(Antarctica the BIG ICE)是由奧塔哥博物館出版的一本書,我在達尼丁購買了一本。這本書製作精良,得名於2007年的同名展覽。書的作者是內維爾·皮特,兼有學術性和精美的圖片,對於了解南極大有幫助。這真是一本超值的書。
廣受歡迎的自然學家大衛·貝拉米(David Bellamy)將奧塔哥半島(Otago Peninsula)稱為“全世界生態旅遊的最佳範本”。所以還是讓我們在這裏開始自己的發現之旅,去親自體驗一番吧!今天天氣略微有點陰,為了不浪費一分一秒,我們決定將一天分成兩個部分。也就是說,今天在這個半島上會有兩個日程。首先乘坐城市觀光巴士往城外走,來到泰瓦羅瓦角(Taiaroa Head),這裏有裏德(Reid)的延綿200萬平方米的綿羊農場。農場還兼有副業,就是由遊客出資讚助的私人動物保護項目,該項目已經初見成效,企鵝數量從原有的8對夫妻,增加到50對左右。
上午,乘坐八輪驅動的全地形車,進行為期1小時的“自然奇觀”線路遊,著實讓我見到了一些相當震撼的景色。我們停留的第一站,名字是虛構的,叫作“毛利人的足跡”(Maori Footprint),在那個山頂上,能夠360度俯瞰半島全景。太棒了!從海拔189米的山頂下來,我們來到一個鸕鶿棲息點,這裏生活著上千隻點斑鸕鶿,它們將巢修築在高而陡峭的岩壁上,下方就是激蕩的海浪。繼續向前,我們來到一個人工隱蔽點,躲在後麵的遊客能非常近距離地看到海豹和它們可愛的寶寶。海豹們曬著太陽,在澎湃的海浪裏遊出遊進。沿著海灘小島走,我們到了另外一處人工隱蔽點,在這裏看到了更多待在巢裏的小藍企鵝。接下來,我們又見到了稀有的、羞怯的黃眼企鵝,看著它們搖搖擺擺地走過峭壁環繞的白色沙灘。我衷心地感謝裏德一家,這趟旅程太棒了!絕對不容錯過!
午飯吃的是漢堡包和薯條,很美味。
泰瓦羅瓦角是北方皇家信天翁在世界上唯一一個陸地棲息地。這種鳥兒翼展可達3.5米,身姿雄偉,一旦你見過它們以至少140公裏的時速俯衝時的樣子,就再也無法忘記。泰瓦羅瓦角的奇代爾觀察站裏,能夠為遊客提供很多關於皇家信天翁的知識。工作人員首先會為遊客播放一部製作精良的錄像,名為“皇家信天翁簡介”,錄像旁白的錄製者是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 ough)。導遊也會根據影片中的陳述,向遊客簡單介紹這種鳥兒的趣事。然後,遊客自己走一小段路程後,就能到達觀景台欣賞這種尊貴的鳥兒了。那種場景真是讓人畢生難忘。
我們轉向韋勒岩石碼頭的方向,登上了一艘美麗的傳統木船“達尼丁君主號”,這是一艘每天都在海港內巡遊的遊船。兩位船長分別是科琳和費歐娜,她們為我們進行了信息量豐富又幽默詼諧的解說。不僅僅是解說的內容很豐富實用,她們的態度更是充滿了熱情。今天和我們一著巡遊時將看到的美景。看那兒!起的大概有30位乘客,大家都在期待叫著,順著向上的氣流,直衝青一隻皇家信天翁——最大的海鳥,鳴天,仿佛已經觸到天空中那一小塊白雲。鳥兒在高空中隨意地滑翔著,陽光很溫暖,我們在海上的這一個小時特別地悠然平和。浪花拍打著船,現出一種深藍色——混合著被船頭擊碎的那種天藍和蔚藍。我專心致誌地看著海水這種微妙的顏色變化,船長介紹的內容反而聽得更清楚了:毛利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裏;第一批找到這片隱蔽的奧塔哥海港的歐洲人是海狗獵人,歐洲人隨後便在這裏定居。今天,170多年之後,我們也在經曆類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