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托魯阿
羅托魯阿有很多麵,每一麵都是那麼的風格迥異。這裏是個釣鮭鱒魚的好去處,在阿格拉圓頂農場有訓練有素的綿羊表演,有間歇噴泉,有泥漿池,也有毛利人獨特的手工藝作品。
遊客可以選擇去教堂,沿湖巡遊或是其他各種項目。羅托魯阿有專門的雕刻學校,隻有男人才能進入學校學習,而當地女人是不允許學習雕刻這門神聖的藝術的——足見雕刻藝術在羅托魯阿人心目中的尊貴地位。
在羅托魯阿的第二天,下起了毛毛雨。我們駕車穿過懷拉基(Wairakei)南邊的鬆樹種植園的樹林,仿佛是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這裏有許多向地底深挖的地熱洞,達到了地下熱蒸汽的深度,然後通過管道將這些蒸汽儲存並運送到發電廠,將熱能轉化為電能。我們靠近了之後,看到巨大的蒸汽雲在樹木上方翻滾著,彌漫了道路。這裏還有信息中心,對這些地熱工程進行詳盡的解釋。在便道的這一側,從岩石下麵、樹木中間都有蒸汽冒出來。
再往南開上幾公裏,就是熱門旅遊小鎮陶波(Taupo)。站在湖邊看去,這個現代化的小鎮映襯在晴朗的天空下,3座活火山的身影顯得特別宏偉。海拔2797米的魯阿佩胡火山(Mt Ruapehu)是新西蘭最大型的滑雪勝地,是那些想要一年過兩次冬天的北半球滑雪愛好者的遊樂場。瑙魯霍伊火山(Mt Ngauruhoe)海拔2291米,仍是一座活火山。湯加裏羅火山(Mt Tongariro)海拔1968米,也是一座活火山,周圍是壯觀的火山地貌。我曾經和我兩個兒子一起,兩次徒步在這兩座火山間行走了17公裏。
華卡帕帕村(Whakapapa Village)是滑雪季的“麥加聖地”。我曾經在這裏的雪坡上教我的兒子們滑雪,那是段特別的記憶,讓我總忍不住想要故地重遊。但是今天不行,因為今天的計劃是要在天黑前到達內皮爾。
新西蘭的霍克灣
陶湯加裏Tongariro如今的內皮爾是一座非常有格調的城市。1931年地震的紀念碑。在這次地震中,內皮爾的大部分城區都遭到了毀壞。在重建時,整座城市都沿襲了20世紀30年代的裝飾藝術風格。這麼多年來,內皮爾的建築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如今已經變成舉世聞名的“不可不到”的旅遊城市。我們在著名的“公濟會酒店”享用了美味的晚餐和香醇的啤酒,然後沿著海邊空地往回開,來到克利夫頓海灘(Clifton Beach)的宿營地作好過夜的準備,明天早上從這裏出發去拐子角參觀塘鵝很方便。當然,趁著海潮還沒漲起來的時候,沿著海岸線走上8公裏,或是搭乘9點準時出發的牽引車前往,都是不錯的選擇。從早上9點開始的塘鵝觀賞之旅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拐子角也是一個有趣的觀察鳥兒的地方。從霍克灣地區出發,我們開上了2號公路,朝南一直走,穿過懷拉拉帕(Wairapapa),回到坐落在北島最南端,港口環抱之中的新西蘭首都——惠靈頓。雖然肩負著家庭責任和工作任務,但我已經不止一次,而是多次發現,受到神靈庇佑的新西蘭帶給我這麼多的幸福和快樂。世上還有別的國家,有如此之豐富的自然奇觀嗎?那種讓人心曠神怡的美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我都很難看到。新西蘭那一片片風格迥異的土地、形形色色的人,使這個國家如此與眾不同。我在尋找南極和新西蘭的關聯,這一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實際上,和南極大陸之間形成了親密的紐帶關係的,正是新西蘭的人民。
拐子角是世界上最容易到達的陸地上的塘鵝棲息地。沿著新西蘭的海岸陸架,分布著至少14~15個塘鵝群落,相當於50000~60000對塘鵝。
拐子角是霍克灣南端的一個突然的隆起。拐子角這個詞,在毛利人的神話故事中,就是一個他們用來將南島從海裏釣起來的鉤子。之所以有“拐子”這個現代名字,是因為曾經有一個毛利人想要綁架“奮進號”的一名塔希提男孩,因此庫克船長給他起名為“Kidnappers Island”(Kidnapper即為綁架者之意)。
隨著自己不斷穿越加拿大和格陵蘭的北極地區,我幼時想象的走遍世界的夢想,已經成為了現實。從上學的時候起,這些人跡和“動物跡”都罕至的極地地區就一直吸引著我。北極地區從前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到達的旅行終點,但越來越多的涉足,北極也不再是現在,隨著人類年夢想有望像從前那麼遙遠和難以到達,我的童我一直懷著一種浪漫的衝動,實現了。實際上,走的北極之旅,雖然我對那裏想要來一場說走就的地理知識知之甚少。
在接下來的日記中會有詳我穿越北極的路線極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知細介紹。在探索北識,遭遇了許多出乎意料的驚喜。這一次,我又踏上了科考船“遊隼水手號”,開始了北極探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