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阿蒙森在比利時探險隊的航船上擔任大副,第一次參加了南極探險活動。“比利時號”是第一艘在南極度過冬季的船。
在阿蒙森進行西北通道的探險過程中,他證明了地球的磁極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一個會在南極和北極之間遊蕩的磁點。道格拉斯·莫森——著名的澳大利亞探險家,和2個同伴徒步1600公裏,於1909年1月到達南磁極,成為最早到達南磁極的人。今天的南磁極已經轉移到離海岸100公裏的洋麵上。
1928年,意大利探險家諾比爾失蹤,阿蒙森參加了前往尋找飛艇的搜救隊,但卻就此失蹤了。阿蒙森的救援是一次勇敢而慷慨的嚐試。
阿蒙森與飛行員林肯·埃爾斯沃思一起,在1925年5月嚐試著駕駛飛機遠征南極點。但是由於飛機故障,他們在冰麵上緊急降落,並且停留了24天,直到將飛機修理好後,飛回斯匹茨卑爾根島(Spits Berge)。第二年,阿蒙森、埃爾斯沃思加上諾比爾共同合作,成功飛越了南極點。
探險:丟失的曆史
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比奇島(Beechey Island),1845年和1846年,這裏曾經是富蘭克林探險隊著名的冬季停留地。曆史書裏將這次探險稱為:約翰·富蘭克林領導的、注定要失敗的英國北極探險隊。在這之前,他已經參加過3次北極探險,這是第4次,也是他的最後一次,此時的富蘭克林59歲。他本打算橫穿過西北航道中未經導航標示的那一段。比奇島就是其中一個重要而且風景迷人的北極基地。正是在這裏,時運不濟的富蘭克林探險隊被迫度過了第一個冬天。在那個冬天有3名船員死去了,同伴們埋葬了他們,但此時災難才剛剛拉開序幕。那之後,富蘭克林的兩艘船在靠近威廉王島(King William Island)的維多利亞海峽被冰凍住了,動彈不得,整支探險隊的給養不足,包括富蘭克林和他的128名船員全部下落不明。
冷風吹過單調的藍色海麵,目力所及除了一些冰塊,沒有任何活物。橡皮艇把我們送到聲名狼藉的比奇島那荒涼的海灘上。我們要在這裏自己體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富蘭克林和他的整個探險隊的128名船員以及兩艘英國皇家海軍的輪船幽冥號(HMS Erebus)和驚恐號(HMS Terror)全部失蹤。雖然我們登上小島時,已經是空寂一片,但還是有什麼在冥冥之中告訴我,那些富於冒險精神的人曾經來過這裏。好幾百個食物罐頭被打開後填滿了沙子,堆成一個金字塔的形狀,其中放著3個孤零零的墓碑。還有一些食物罐頭在沙灘上被擺成十字架的形狀。這是否暗示著,罐頭裏的食物已經被汙染了?堆積起來的石頭能看出來是兩個房間的遮蔽物的樣子。也許,早期來這裏尋找探險隊的搜救人員發現了它們,然後將遮蔽物拆了,拚命想從其中找到能指引那些活著的船員們去向的消息。1950年,有人在這裏放了一枚紀念勳章。回到溫暖的船上,我喝上一杯期待中的熱巧克力,吃了點小餅幹。船上的晚餐很快就要開始了,我們又要暢飲美酒,回憶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明天,我們就要駛往雷索盧特的康沃利斯島(Cornwallis Island)。
再見,北極!
因為與世隔絕,所以我的第四次旅程格外與眾不同。作為一名乘客,我一直都感到很愉快,因為我跟上了“遊隼水手號”的節奏。我品味到了北極的嚴厲和樸素,和同船的人成了朋友。今天是8月的第1天,對於很多乘客來說,是喜憂參半的一天,因為我們就要離開“遊隼水手號”了。行李都已經打好包放在艙門外麵。“遊隼水手號”已經停泊在康沃利斯島的岸邊。船清理之後,我們就要轉移到岸上,坐上一輛大大的黃色公交車,去參觀一個古代的圖勒遺址,那裏有一些重建的房屋,展示著曾經居住在這片灰色的不詳大地的人們的品質和個性。地質學家總會不時地從有上百年曆史、深深紮根在這片凍土荒原的石頭房子裏,找到一些古代遺物……
在那裏參觀了一小時,我們就奔赴機場,搭乘預訂好的從渥太華飛過來的飛機。我說“再見”的時候,心裏沉甸甸的,很不好受……
現在我就要離開這片土地和海洋了,我已經將它們烙印在了我的靈魂上。
Dos tree-chay-Da-svee-dan-eeya!(俄羅斯語:直到我們再相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