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經營之道(2)(1 / 3)

年底,張曉冬連本帶息還了朋友們的欠款。他知道,在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想發展下去,信譽很重要。還完賬,張曉冬淨賺60萬元。同時,他以一年兩萬元的價格,租下位於高郵果園場的一個廢棄養豬場,將豬場數量增加到3個。

行情突變彈盡糧絕

2005年6月,張曉冬的豬場存欄量達到9500頭。本以為再過一兩個月,自己的生豬就可以出欄,沒想到,行情卻在7月份突然下滑。豬肉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為了實現年底還錢的承諾,張曉冬忍痛以平均每頭660元的低價,出欄1500頭生豬。

張曉冬分析,由於這次行情突變,很多養殖戶將會倒閉,第二年的豬肉供應將會變得緊俏。到那個時候,存欄越多,收益越大。於是,2006年年初,他拿出所有的積蓄,將豬場裏的生豬存欄量擴充到1.6萬頭,豬場增加到4個。

隨著規模的擴大,資金缺口成倍增大。一個月的飼料費就要60萬元。張曉冬又去找朋友們借錢。但是,2005年低迷的市場行情,讓大家不敢借錢給他。

為了打消大夥兒的顧慮,張曉冬把朋友們請到豬場參觀,並承諾:到了年底還不上錢,就隨便他們來抓豬。就這樣,張曉冬又從朋友們那裏借到100萬元,加上賒欠來的80萬元飼料,張曉冬以為,靠著借來的這些錢,可以熬到豬肉價格回升。沒想到,到了2006年4月中旬,錢就花完了,豬場裏的豬剛剛進入生長期,市場還在低穀徘徊。

市場回暖大獲成功

根據以往的養豬經驗,每年夏季是最困難的時候。張曉冬堅信,豬肉價格肯定會上漲,自己堅持這麼久,不能在這個時候放棄。他找到高郵工商局,請他們幫忙聯合相關部門對豬場裏的豬進行評估,並找企業擔保辦理抵押貸款。

高郵市工商局幫他解決100萬元的貸款。然而,100萬元隻能維持豬場一個半月的運營。一個半月以後,市場如果還不回暖的話,他不僅會變得一無所有,還無法兌現對朋友的承諾。

轉眼到了6月30日傍晚,豬場裏的最後一點飼料也吃完了。市場依舊低迷,能借的朋友都借過了,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張曉冬一夜未眠。

7月1日早上7時,張曉冬接到一個電話。打電話的是一個飼料供貨商,他對張曉冬說:“你過來裝點飼料回去吧。”張曉冬說:“我現在沒有錢。”供貨商說:“沒錢不要緊,你過來裝吧。”

原來,豬價低迷也導致飼料大量積壓。不盡快銷售出去,很容易變質,於是,飼料供貨商主動聯係張曉冬,賒賬給他。

一個月後,豬肉價格終於回暖,年底達到每公斤18.3元。張曉冬賣了存欄的1.6萬頭豬,不僅還清朋友們的欠款,還把銀行的貸款也還清了。他將掙到的500萬元全部存入信用合作社。

2007年,市場行情一直很好,張曉冬拿出自己的存款,又融資400萬元,大量引進豬仔,存欄量擴充到2.5萬頭。這一年,生豬收購價一直維持在每公斤16元左右。他全年一共出欄2.5萬頭生豬,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實現純利潤850萬元。

企業家被嚇大

張小平/文

有人說,作為麵對種種壓力的企業家群體,他們的心髒外圍一定有堅甲厚盾防守,以時刻防備憂鬱、緊張、憤怒等各種過激情緒。而其中,恐懼應該是時常光臨,卻難以躲閃的一支暗箭。

在甘肅天水農村長大的潘石屹,從小就要直麵貧窮和疾病,死亡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沉重的陰影。

有一年秋天,潘石屹在去上學的路上,突然有一個同學叫住他,說要去田裏拔一些穀子稈,要他幫忙請假。

潘石屹問他用來幹嗎,這個同學說:“我弟弟昨天死了,我要用穀子稈把他包起來埋進地裏。”

潘石屹至今心有餘悸地回憶道:“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班上有三十幾個同學,到小學畢業時,就隻剩下13個人,大部分都被貧窮和疾病奪去生命。”而潘石屹的家裏,七八個兄弟姊妹,最後隻剩兩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