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經營之道(2)(2 / 3)

也許正因為活下來太不容易,潘石屹在以後的人生中小心翼翼,費盡心思琢磨生存的技巧。

20世紀90年代初,他跟隨馮侖等人在海南闖天下,創辦萬通公司。經過短短4年的時間,萬通的資產已經從當初七拚八湊的3萬元,發展到近五十億元。馮侖等人主張繼續擴張,但負責管錢的潘石屹卻不肯給錢,於是,6個創始人之間發生激烈爭吵,最後隻得分家。

即使後來在北京的房地產業幹得熱火朝天,潘石屹也從來沒有頭腦發熱過,他的公司可以說是所有一線房地產公司中土地儲備最少的一家。在招標拿地的時候,潘石屹心驚膽戰報出的“天價”,總比別人少幾億元。連他的妻子張欣有時都埋怨道:“他投資非常保守,有20元,永遠隻會投10元。”

因為這份從小對死亡的恐懼感,潘石屹少了楊國強般的風頭,卻也避免了孫宏斌式的悲情。

企業家在艱辛的從商旅途中,還常常要遭遇各種不測風雲。因為父親李海倉突然被人槍殺,還在澳大利亞讀大學的李兆會被緊急召回國內,倉促接任家族企業的掌門人。

父親的突然死亡,在李兆會心中留下巨大陰影,也正是這種恐懼,促成了他驚人的成長。隻用短短幾年的時間,李兆會便從奪權鬥爭中勝出,並逐步“清洗”父親留下的舊將,一個人大權獨攬。

商界奇才孫宏斌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曆,讓人嗟歎。1988年,孫宏斌、郭為、楊元慶等幾個年輕的碩士研究生,先後被柳傳誌招至麾下。三人之中,孫宏斌最顯領袖才能。他隻用了兩年時間,便迅速在全國建立起十幾個獨資分公司,營業額達到2400萬元。孫宏斌也是最讓柳傳誌“害怕”的一個人。

孫宏斌負責的企業發展部,竟然有自己獨立的企業報,並且宣傳部門的利益高於一切;開會時,幾十個部下見到孫宏斌,便齊刷刷地站起來,等孫一招手,他們才敢坐下,紀律森嚴有如軍隊。孫宏斌日益強大的“獨立王國”,使柳傳誌心生恐懼。幾次苦口婆心勸說無效後,柳傳誌決心“揮淚斬馬謖”,以挪用公款的罪名,把孫宏斌送進監獄。

對於史玉柱而言,最恐懼的時刻莫過於1997年。此前的幾年時間,史玉柱憑漢卡等產品,在中國商界風生水起,風光無限。但因為一時衝動要蓋巨人大廈,他背負了數億元的巨額債務,變成“中國首負”。

那段時間,讓史玉柱最心驚膽戰的聲音,便是門外索債者的拍門聲和吼叫聲。他隻能躲在辦公室內一聲不響,用整天打遊戲來消解心頭的巨大壓力。然而就是靠打遊戲、發展遊戲新產品,讓史玉柱重新回到富豪排行榜上。

恐懼既能摧毀人的意誌,也能成為催人前進的動力,關鍵是企業家如何來使用這把“利刃”。

要“園丁”還是要“漁夫”

成君憶/文

人類的文化可以分成兩種:漁夫文化和園丁文化。漁夫文化的特點是貪婪和占有,它崇尚掠奪,崇尚戰爭和謀略。但園丁文化不是這樣,它崇尚對生命的理解和愛。那麼,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上,這兩種文化又是怎樣演變的呢?在演變的過程中,它們對人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績效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漁夫文化形成“分”,園丁文化形成“合”,中國曆史上的“分”與“合”,其實是漁夫文化與園丁文化之間的變換。《三國演義》開篇說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描述的就是這種現象。

當漁夫文化出現的時候,道德就崩潰了,經濟學就成了顯學。人們隻知道用一顆經濟學的頭腦去利用、去掠奪、去占有。你也要占有,我也要占有,他也要占有,於是就出現了中國曆史上的“分”。這麼一“分”,就“分”出了春秋戰國和三國時期這樣的亂世。

當園丁文化出現的時候,意味著人們在關注生命的意義。他們在用自己的心靈與大自然對話,他們在理解生命、理解自己的人生。於是,熱愛生活、友愛互助的道德體係被建立起來了。經濟學被還原成一種理財的工具。這樣就出現了中國曆史上的“合”,這麼一“合”,就“合”出了周、漢、唐、宋這樣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