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本成就“頁岩氣革命”
專欄
作者:陳衛東
美國頁岩氣革命表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全球資本大規模流入缺一不可。
近日與美國一家著名能源谘詢公司座談交流,我注意到了一個結論:充足的資金是推動北美(主要是美國)頁岩氣革命的主要動力之一。谘詢公司的數據表明,2003年至2005年三年間,北美上遊業務的經營現金流是1600億美元,同期上遊業務的資本投資為1100億美元,經營現金流大於資本投資500億美元,富裕的500億美元大多投向了海外的油氣上遊業務。這也就是說,2005年前,北美是油氣資本的淨輸出國。
6年後的2009年至2011年三年間,北美油氣上遊業務的經營現金流接近2200億美元,而同期的資本投入則上升到了3500億美元,資本投入超過同期經營現金流1300億美元,接近2/5的資本投入來自於北美以外的地區和石油以外的行業。
北美由傳統的油氣資本輸出大國瞬間轉變成為了油氣資本吸納大國。其地位轉變之快、吸納資金之多,可以稱得上是油氣行業的一個奇跡。正是這個傳奇的資本逆向流動的故事造就了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並隨之開啟了的新世紀能源轉型的變革之路。
21世紀是個變革轉型的世紀,發展中國家由傳統的資本吸納國轉變成最重要的對外投資國,而傳統的資本輸出主體——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則轉變成為了最大的外來資本吸納國。
這一轉型給世界帶來的重大深遠變化還沒有完全顯現,關係到全球資本流通監管治理大格局,關係到銀行體係、彙率體係和資金流動監控體係等等,關係到全球財富重新分配等極為重大的國家與政治問題。
資本是現代社會的血液,資本流動的方向變了,而資本監管治理的模式沒變,摩擦和衝突是少不了的。總的說來變化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是進步的,但也同時會帶來許多負麵的衝擊。這幾年流向美國油氣上遊的資本,主要是流入頁岩氣的資本的效果是正麵的,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國。
美國非常規油氣革命至少是增加了全球油氣的供給,是全球油氣供給出現了較為寬鬆的態勢,也有利於能源需求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在這方麵都是受益的。而對投資者來說,則不完全是正麵的,利好的。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一直都是國際資本投資吸納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過去幾年間迅速成為了重要的資本輸出國。在能源資源礦產資源對外投資方麵,中國發展也很快,成為了最大的對外投資國之一。
我聽到過一個數字,近幾年中國投向美國頁岩氣頁岩油的資本超過了300億美元,成為美國非常規油氣的最大投資國之一。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也是美國非常規油氣重要的參與者與推動者。
技術和KNOWHOW(技術訣竅)的成熟與資本的大量湧入,美國頁岩氣產量猛增,其占天然氣總產量的份額有2006年1%猛增到2012年的37%,導致了美國天然氣價格由7-8美元/百萬英製熱單位,下跌到今年年初的2美元的低位,即使近期有所上升到了4美元左右,距6-8美元的業內預期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目前的價格,頁岩氣生產商的經營現金流不足以支撐其可持續生產所需要的資本投入,頁岩氣的投資者更難獲得期望的投資收益。而頁岩氣穩定生產必須要有持續的大量的鑽井來保證,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來維持。
一些敏感的分析師和媒體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去年下半年以來,《紐約時報》和《外交政策》等美國媒體也先後發表了幾篇文章,提出了“頁岩氣革命是一個騙局嗎?”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