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裕國:南車風電是如何煉成的
專訪
作者:王趙賓
風電複蘇前路漫長,現有市場格局又難以撼動。中小風機企業如何撐過這個晦暗時刻?
印象中“中國南車”是“造車”的王國,但走進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株洲所”),卻發現這家位於湖南株洲的企業不但在軌道交通領域聲名顯赫,而且在新能源領域也悄然崛起成後起之秀,2011年已經進入中國風電行業整機裝備十強。盡管目前整個風電行業處於低穀,但其卻依托集團同心化的成本優勢和差異化策略,在細分市場不斷攻城略地。
在湖南株洲栗雨工業園的車間裏,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下稱“南車風電”)製造中心主任李龍正指揮著現場機組的出庫工作。“目前生產的是我們公司1.5兆瓦高海拔型機組,這些機組馬上要被送往貴州。那邊剛下線的樣機是我們新開發出的麵向南方地區的2兆瓦低風速風電機組,該機組也馬上要進入批量生產,為剛簽訂合同的湖南省內某風電項目供貨。”李龍告訴記者。在風電市場一片蕭條之時,南車風電把專注點投向了雲、貴、甘等高海拔地區。
2006年底,依靠在軌道交通牽引技術方麵50多年的深厚積澱,株洲所在風電整機裝備領域初試身手。“風電是發電,對軌道交通來說就是供電,風電與軌道交通的整個技術都有相似性,包括整個傳動鏈。”在軌道交通領域一線打拚近20年,現在從事多年風電研究的南車風電首席專家張元林向記者介紹了當年中國南車走出“兩條鋼軌”跨界發展的原因。不可否認,中國南車在齒輪箱、發電機、控製係統和變流器等關鍵零部件方麵有著天然的優勢。
南車風電是怎樣的一家企業,它如何能在行業低穀期逆勢而為?近日,《能源》雜誌記者對技術出身的南車風電現任掌門人———株洲所總經理助理兼風電事業部總經理梁裕國進行了專訪。
《能源》:目前,南車風電在西南的高海拔地區不斷實現突破,但從中國風能協會統計的裝機容量排名上看,南車風電較去年仍然略有下降,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梁裕國:2012年的銷售的確比前年下降了一些。但對我們來說,即使排到行業第7、第8位,我們仍然是不滿意的。為什麼呢?因為排名前三的金風科技、聯合動力和華銳風電幾乎占據了國內風電市場的一半(2012年行業前三強的市場份額為46.79%)。我們這些市場占有率連5%都不到的企業來談行業排名,其實是沒有太多意義的。
雖然我也比較看重市場占有率這個指標,但是客戶的滿意程度,即產品美譽度對我們而言更為重要。倘若市場占有率很高,但故障率居高不下,不但後期的維護保養費用吃不消,而且用戶的認可度也會下降。產品質量不好,必然會埋下巨大的隱患,還談什麼後勁和發展。
《能源》:在您看來,目前南車風電主要的盈利點在哪裏?它有哪些競爭優勢?
梁裕國:風電產業是中國南車最重要的新能源產業之一,在中國南車的新產業板塊中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中國南車對風電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視。我們的盈利點主要在於南車內部的全產業鏈。目前,我們集團內部有5家兄弟單位分別進行風電葉片、發電機、齒輪箱,輪轂、變流器等的研發和生產,幾乎囊括了風電產業鏈的所有主要部件。我們利用集團的優勢,用最核心的技術開發風電產品關鍵部件,打造了最具競爭優勢的風電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