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撞上認證牆
產業
作者:張慧
在經曆零星探索後,綠色建築的發展大機遇已經到來。統一的認證標準與執行,仍是考驗這個新興產業會否成型的關鍵前提。
“從今年的6月1日開始,北京將全麵實施綠色建築標準。”4月8日,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豔對外表示。這意味著,在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麵,北京市新建的建築將執行更為嚴格的標準。
對綠色建築關注的並不隻北京。同樣在4月份,安徽、山東、秦皇島等多個省市針對綠色建築,相關政府部門都有了實質性行動。山東更是率先明確製定了相關財政政策——對星級以上綠色建築給予獎勵,一星級綠色建築按建築麵積15元/平方米、二星級30元/平方米、三星級50元/平方米的標準予以獎勵。
而在國家層麵上,國務院辦公廳於今年初,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製訂的《綠色建築行動方案》;《“十二五”綠色建築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也於日前得以正式發布。
種種跡象表明,綠色建築的發展大機遇已經到來,其市場的通道正在逐步擴大。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要發展超過10億平方米的綠色建築,20%以上城鎮新建建築達到綠色建築的標準,至2020年前,中國用於節能建築項目的投資將至少達到1.5萬億元。
麵對萬億市場,不少市場開發者早已虎視眈眈。在政府層麵的推動下,綠色建築能否承擔起更加環保、節能的使命?
標準亟待統一
按照《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綠色建築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事實上,綠色建築並不是新事物。據統計,2012年全國共評出389項綠色建築評價標識項目,但相對於2012年新增的建築數量,綠色建築隻能算是屈指可數。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既有建築麵積達500多億平方米,其中綠色建築麵積不足0.1%。
據了解,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建設綠色建築,英國更是在2008年要求所有的建築都要滿足綠色建築的標準。
在我國,雖然綠色建築已被提及多年,但直到2008年前後才出台了相關的具體標準,且執行標準的項目一直沒有擺脫示範、試點的形象。
“隨著國家和省市政府層麵的重視,以及從商用住宅租賃者對綠色建築的需求看,發展綠色建築一定是大趨勢。我們預計這個市場將在最近兩年有大的啟動。”世邦魏理仕項目管理部董事熊蓉暉對《能源》雜誌記者說。世邦魏理仕是一家全球綜合性的地產谘詢服務公司,一直致力於我國綠色建築的推廣。
綠色建築正從自願到強製推廣的方向推進,如何確保綠色建築的質量,做好認證標準是其最關鍵的步驟。
根據熊蓉暉介紹,目前國內最流行的為美國LEED和中國綠色建築認證“綠三星”。“Leed所依據的打分項目主要有六項,可持續的場地規劃、保護和節約水資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利用、材料和資源問題等。”熊蓉暉對記者說,“它可分為銀級、金級、白金級。”
而我國的綠色建築標準評價,將建築物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三星共3個等級,按照的標準與 leed標準略有不同,在國內的商業建築中,申請leed和綠色建築標準評價標識的都存在。而隨著我國對綠色建築補貼政策的出台,綠色建築標準評價標識的認證麵臨更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