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為何東顧亞洲?
國際
作者:武魏楠
麵臨著資金短缺和經營困境的壓力下,背靠美國巨大能源消費市場的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將觸角伸向了亞洲。
2013年博鼇亞洲論壇期間,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Pemex)與中石化簽署了為期兩年的供油協議,原本墨西哥每月輸華原油僅每月5萬桶,在新協議下,墨西哥出口至中國的石油增至每日3萬桶。
“這是公司與中國企業簽訂的第一份長期協議,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墨西哥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洛佐亞表示,“同時,作為協議的一部分,公司對華的石油出口量將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增加。”
在博鼇短暫停留一天之後,墨西哥新總統捏托又馬不停蹄地飛往了日本,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也隨即與日本三井集團簽訂協議,將共同在墨西哥鋪設天然氣管道,以便能夠從美國進口天然氣。
背靠美國這一巨大的能源市場,此番卻又試圖大踏步進入亞洲市場,墨西哥石油公司的行為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與中石化和三井集團的協議盡管並不涉及墨西哥國內的資源投資,但卻已經是墨西哥石油公司能夠在自主範圍能夠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多元化。”曾擔任過墨西哥政府經濟部長顧問的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授劉學東對《能源》雜誌記者說道,在他看來這隻是墨西哥石油公司抒困的手段這一。
事實上,這個曾經的美洲石油業巨頭正在危機之中苦苦掙紮。
病入膏肓的Pemex
在墨西哥,Pemex就代表了整個墨西哥的石油行業。
1938年對墨西哥石油行業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墨西哥政府將設在該國外國石油公司全部收歸國有,建立墨西哥石油公司,負責經營全國石油的勘探、開采、運輸、煉化和銷售。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墨西哥石油公司依舊是墨西哥唯一的石油公司。
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一員,墨西哥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私有化改革,走上了自由市場經濟的道路。但是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卻在這場私有化大潮中幸存下來。不僅如此,墨西哥憲法甚至明文規定,“墨西哥石油公司對墨西哥石油行業的控製,並不構成如何壟斷行為”。
可以將憲法作為“護身符”,可見石油產業之於墨西哥的重要性。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裏,石油產業的興衰榮辱幾乎決定了墨西哥經濟的起伏。1940—1981 年連續40 多年的時間裏,墨西哥的經濟以年均6.1%的速度持續增長,被國際上稱為“墨西哥奇跡”。
然而隨著1982年國際石油價格大跌,墨西哥迅速爆發外債危機。1994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在美國這一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國的支撐下,墨西哥經濟逐漸複蘇。石油出口不僅是墨西哥外彙收入的主要來源,更是占據了整個國家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可是現在,墨西哥石油公司卻要麵臨無油可采的困境。
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國的墨西哥,其石油探明儲量已經連續二十多年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不斷減少。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和探明儲量計算,除非能夠發現新油田,墨西哥石油公司十年之後就再也無法在墨西哥本土開采出一滴石油。
墨西哥石油產量在2004年達到350萬桶/每天的曆史最好水平之後,猛跌至現在的250萬桶/每天。位於墨西哥灣的坎塔雷爾油田原油日均產量占其全國產量的2 /3,由於存在嚴重老化問題。自2004年起,坎塔雷爾油田產量便開始以每年11% 的速度下滑,2007年以來產量降幅甚至達到了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