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湖光山色是最好“名片”
生活
作者:郎朗
一個城市用其湖光山色驗證了“雷尼爾效應”。
最近到西雅圖出差,擠出一個下午報了一個西雅圖3小時城市遊。接待我的導遊是位頭發花白的儒雅老人,他介紹起西雅圖的曆史來引經據典,更像是一位曆史教授。原來老人家出身於大學教授家庭,他曾經在日本為三菱、索尼等巨頭服務過,回美國後在西北航空供職多年,最後被西雅圖的湖光山色吸引,毅然決定舉家遷徙。
“我是自己決定要來西雅圖的,不是被公司外派或者迫於形勢而來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認為自己是個當地人。”老人家講起當年往事不無驕傲,“我的三個兒子現在還都住在西雅圖,我認為這是好事情,我們西雅圖人都不願意離開西雅圖。”
被湖光山色留在西雅圖的顯然不隻是這位導遊先生。我到波音公司參觀,接待我們的戴先生曾經在中國雲南航空工作,當初他第一次來波音出差,最深的印象不是技術精湛或者管理到位,而是“這裏環境太美了,整個工廠被原始森林包圍著”。當然,環境如斯,在得到波音的工作機會時,戴先生也就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雷尼爾效應”
西雅圖能吸引到優秀的人,自然也能孕育出世界級的偉大公司。
我在拜訪西雅圖港務局的官員時,談及西雅圖如何培養出眾多世界級企業,對方列出的首要原因不是市政政策如何扶植企業,也不是商業氣氛如何濃鬱,官員隻是理所當然地說“我們這裏環境優美,很多知識階層都喜歡呆在這裏。”
西雅圖確實是美國“智商”最高的城市之一,總人口中的36%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曆。這裏最好的學府是華盛頓大學,華大在美國曆年的綜合學院排名中名列前50名,教授中出過11位諾貝爾獎得主。盡管名聲顯赫,但是華大教職員工的平均工資卻比美國大學平均水平低了20%。
華盛頓大學的老師們一直拿著低工資,並甘之如飴地為學校工作。直到有一天校方決定建一座新的體育館,而體育館會擋住雷尼爾山的景色,教職員工才群起抗議,最後學校終止了體育館的建設。教職員工們情願用相對低的工資來換取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美的風景,華大經濟學家們戲稱之為“雷尼爾效應”。
這一效應如今在管理學中成為研究的熱門,讓人們了解了工資之外,工作環境對留住人才的作用。
正是西雅圖的美景為這座城市留住了很多名人。1909年,從事木材生意的威廉·波音在西雅圖的博覽會上第一次看到了有人駕駛的飛行器,從此決定投身於飛機製造領域。就在西雅圖,威廉·波音締造了他的飛機帝國,為西雅圖在二戰後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2001年波音公司總部遷往芝加哥,但波音的主要組裝廠還在西雅圖。這家為西雅圖提供著4000餘個就業崗位,占據大西雅圖地區出口額榜首的公司依舊是西雅圖的城市名片。而威廉·波音終其一生居住在西雅圖,從航空業退休之後,在西雅圖地區北部的山區培育良種馬為樂。
另一個著名的,且不願意離開西雅圖的西雅圖人是比爾·蓋茨。這位1955年出生在西雅圖的天才少年,在1973年以接近滿分的SAT成績考入哈佛大學,並開始了創建微軟努力。在1978年,蓋茨把微軟的總部搬回了家鄉,結束了他唯一一次長時間離開西雅圖的生活。這位天才的回歸不僅為西雅圖帶回來一家不斷壯大的軟件巨頭企業,更為其帶回了一個巨大的產業,使西雅圖成為能與矽穀分庭抗禮的重要科技產業基地,在新的科技革命中邁入了城市高速增長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