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瘋魔不成活(1 / 2)

不瘋魔不成活

創業人生

作者:王雨豪

題記

十三年前他是寒門學子,一路逃票,遠上京城,為了中央美院的藝術家夢。可惜沒有崔鶯鶯,沒有大戶的小姐雪夜相送,有的隻是五環外的潦倒落魄,含辛茹苦;三年後,他終結範進式人生設計,從畫師到設計師,再到老板,順帶業務員、設計師、文案……十年間,從非典到西典,他實踐了他的中國夢。現在他是北京城裏知名展覽公司掌門人,他將曆史和現實深度融合,他將賺錢和啟迪民智揉搓在一起。他是那個忘不了苦難時房東婆婆送上一碗羊肉湯的湖南娃子,他是愛和媳婦細仔種地、畫畫的“80後”商人,他是餘武。

雨豪感悟

“不瘋魔不成活”是梨園行兒的一句話,大致的意思就是你若想成個角兒,就得有成瘋成魔般的勁頭。我更願意把這句話引申為基於天賦和興趣的努力,從而在事業上引發出巨大能量。沒錯,這個時代的創業環境正在快速轉變,機會決勝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沒有熱誠和核心競爭力的努力更多被視為盲目和衝動,並前景黯淡。記得國內的頂級商學院們一直拒絕本科以下學曆人士的EMBA入學申請,於是,我們這個社會一直這樣果斷地拒絕了韓寒、羅永浩和更多的失學者。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少年並沒有輕易放棄,他們憑借天生稟賦,換種方式登場。

餘武自述

十三年前,我頭一回走出家鄉綿延的大山,帶著七拚八湊的500塊錢,一個背包,幾支畫筆,隻身逃票來到北京報考中央美院,在西站的天橋下度過北漂的第一個冬夜。

1981年,我生於湖南平江山村。1997年,為尋求穩定工作,我考入嶽陽師範。作為旁聽的“文藝生”,偶然邁進美術畫室大門,幸遇生命中第一個“貴人”—李理理老師。非傳統的教學方式,聯想性的思維指導,點燃了對“自我”與“自由”的渴望,於是中央美院成了我心中的最高夢想。

三年備考中,曾流落街頭,餓極了去搶一個吃剩的饅頭;曾因穿著襤褸,被當做小偷轟下公車;曾騎行幾十公裏把唯一的銀行卡銷戶,隻為取出最後一塊錢充饑;曾沒有過年回家的路費,除夕喝的是房東要倒掉的涮羊肉湯渣;曾日夜擔心五毛一塊欠下的500元“巨款”何時還清。

“鯉魚躍龍門點睛伴凡額”的傳奇沒有在我身上發生,三年後,我選擇“活著,體麵一點的活著”。我找到一家行畫公司打零工當畫師。臨摹別人的作品並不是我的特長,一年內僅賣出一幅畫,賺了400元。又誤打誤撞地進入一家家裝公司當設計師,600元底薪剛好合適連電腦開機都不會的我,沒有使用軟件設計效果圖的本事,就選擇手繪。沒想到,一張張色彩繽紛、設計獨特的手繪圖吸引了顧客們的眼球。第二個月結束,破紀錄地掙了4000元。一年後,我成了公司的“簽單王”。次年,抬腳跨進展覽行業,成了一名展示設計師。雖然能掙錢了,也存下幾萬元,但是我並不快樂。

2003年,正值“非典”,我下決心做了兩件事:償還家裏欠下的幾萬元學費,並給家裏買了從小夢想的電視機;另外一件事是用東拚西湊借來的8萬元錢創立一家叫西典的設計工作室……不分晝夜,終於,我的天使客戶來了—海信,這筆“大單”正是當初在做展示設計時一個欣賞我的客戶介紹的。

湖南人骨子裏敢闖敢拚的特質,讓西典在中國電影博物館室內展示設計全球招標中一戰成名。那一天,22歲的我帶著一同事來到投標現場,來參加投標的都是國內外行業內的“大牌”公司,都是西裝革履的老板,都是寶馬奔馳的座駕,我們什麼都沒有,甚至沒有手提電腦。戲劇化場麵出現了,在旁人異樣的眼光裏,我們極富創意的設計方案獲得投標第一名。從此,在這個號稱最需要“背景”“人脈”“資源”的行當裏,我殺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