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瘋魔不成活(2 / 2)

剛開始創業時,覺得創業是百米賽跑,能掙到錢就是目的。創業十年,慢慢知道創業和人生都是長跑,滿懷激情和理想很重要,走穩每一步更重要。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慢行業,訂單式生產、項目周期長跨度大、極重經營公司在業界的口碑。2007年4月,德國慕尼黑舉辦的世界工程機械展,西典承接國內知名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的項目設計時,將1500多平方米展館都鋪上中國的漢白玉石。這種將德國貴族裝飾後花園的漢白玉弄來鋪展台的“怪異”思路,引來眾多業內人士參觀。這是三一重工有史以來參展最成功的一屆,我們在這個圈子徹底打響名頭。

從2007到如今,公司將根紮在永久性的展覽行業(典型的項目就是博物館),發展迅猛。作為公司掌舵人,我深知在沒有知名美術院校的光環籠罩下,沒有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幫襯下,核心優勢隻有也隻能是兩個字:品質,包括設計的品質和施工的品質。從中國電影博物館,慕尼黑展覽三一項目,到石家莊規劃館、大慶石油科技館、焦裕祿紀念館、伊利奶源博物館等,我們堅持做的是為少數品牌提供獨特的優質的服務。我們和客戶的關係是平等的,客戶可以選擇一家他認為合適的提供商,我們同樣可以選擇我們認為合適的客戶,隻有客戶重視品質,我們才有機會施展才能。如果客戶同時找很多公司來競標,我認為首先他不尊重這個行業,我們根本就不會參與競標。就設計部門來說,我們的內部管理甚至很隨意,我們需要特立獨行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創造更多的靈感。關於執行人員,我們更看重執行力,團隊成員必須具備對工作近乎狂熱的熱愛。我的員工可以犯錯誤,但是不能沒有激情。

艾未未有句話:一件藝術品不需要太多的象征、隱喻或者暗示,黑夜你看得懂嗎?天上的白雲、西湖的殘雪,你看得懂嗎?它們不是很美、很動人嗎?對設計的理解,我欣賞這個態度。

要做就做出好作品來。我不是純粹的商人,也不想把公司做成自己的一個包袱,我要的西典肯定不會成為最大的公司,但是我希望它成為最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公司,要做到這一點路還很長。我深信,能改變西典人命運的,唯有創造力。

雨豪感悟

一個師範學院的肄業生,一個連考三次美院不中的失敗者,一個完全談不上成功的畫師,卻在十年間,從聊以謀生蛻變成年營業額近兩億元的企業主。因為他找到了自己最適合幹的事。我們都曾生活在一個共同的時代,那是一個隻有一種價值觀的時代,其實是我們的悲哀。人生的許多痛楚都源於把別人的經曆當做自己的未來,忘了走自己的路。創業以後,我見過各種所謂成功的人物,有的沉穩似佛,有的輕揚如風,慢慢地我學會提醒自己:世上是沒有什麼特定成功秉性的,蘭之幽穀,梅之沃土,都自有道理,不要妄圖變成那個不是自我的自我,勇敢地做那些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事情才是無上道理。餘武的故事有趣,有趣在它的明與暗,好似拚圖,不是每一個碎片都有明亮的效果,正因為有局部的燦爛和暗淡,才成就了今日這幅美麗的圖畫。

在那段苦澀的北漂往事裏,無數次的掙紮、彷徨、等待……激發了餘武向上的勇氣。現在的餘武,更像一個邊緣藝術家,他喜歡獨自駕著JEEP到那些荒蕪人煙的大自然中尋找自我,感悟那些單純而美好的景象。

我喜歡這個故事,正如創業本身,你覺得你在創造傳奇,路人覺得你瞎得瑟;又或,旁人覺得你瞎得瑟,其實你在創造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