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風起長白波無垠(1 / 2)

是夜,明月高懸,繁星點點。

中原,昆侖山昆侖派!

在昆侖山一個人跡罕至的山穀裏,有一間茅草屋臨溪而立,坐落在一顆柳樹下。

此時,茅草屋有殘燭仍燃,將一位盤膝而坐之人的身影投在窗紙上。

驟然,茅草屋裏亮起無盡光明,接著,就見一名身穿麻衣,滿臉褶皺的老人推門走了出來。

吱……

老人負手立在柳樹下,渾濁、深邃的雙眸望向東北方。

“神龍見野,出於東北,這一天,終是來到了嗎?”

老人看向東北的雙目中流露出絲絲玄奧氣息,似是目光跨越了無盡空間,看見了東北大地的一切景象。

“唉,大爭之世又要來了,不知在這其中,我昆侖又將何去何從。”老人一身歎息,深深的望了一眼東北方後,蹣跚著腳步走進了茅草屋。

沒多久,再次走出來後,老人的手中已經多了一把木頭削成的長約四尺,寬約一寸的尋常長劍。

而不知何時,此處山穀裏已經站滿了人,此時見老人持劍出來,所有人都不由得麵色一變。

“太掌門,你這是要?”為首一名身穿白袍,兩鬢如雪的中年人走出人群,朝老人施了一禮後,臉色蒼白的恭聲問道。

老人微微直起有些微駝的背,直視著中年人輕輕一歎,“唉,東北有龍脈出世,你們又不是沒有感應到,何必再明知故問。”

“那太掌門您這是要去斬龍嗎?”中年人神色一變,似是想到了什麼,滿臉的難以置信。

“斬龍?”老人緩緩搖了搖頭,麵色蕭索,“談何容易,我此去隻是看看能不能將那龍脈龍氣削去一二,讓那清廷不至於太快的入主中原,好為我昆侖多爭取一些準備時間。”

聞言,中年人的頭登時就低下去了,羞愧自責道:“是徒兒無能,雖居於掌門之位多年,卻自始至終無一點建樹,隻是墨守成規,辜負了當初師父的期許與各師弟、師妹的信任。”

“不,你已經做得很好了。”老人搖頭,臉上露出一縷微笑,沉聲讚道:“若不是你,我昆侖也不可能取代少林的地位,從而執掌武林之牛耳,所以,你無需自責。”

說著說著,老人話音一轉,說出了自己的另一番思量,“並且,我此次去,也是為了報答明庭對我昆侖的世恩,畢竟,我昆侖在其立朝三百餘年的時間裏,也算是享盡了朱家皇恩,現在,也該是到了報恩的時候了。”

聞言,中年人不由沉默了,因為他想起了每年那都會載滿了金銀珠寶與天材地寶,一車接一車的開進昆侖山門的朝廷車隊。

而即使是現在朝廷國庫空虛,入不敷出,並且戰事四起,天災地禍不絕,百姓艱難,當今明皇也仍然遵從著慣例,寶物不絕。

念及此,不論是中年人還是其餘昆侖高層,都再也說不出勸阻之類的話了。

因為昆侖不死上一個夠分量的人,根本不足以表達昆侖的誠意,而朝廷看不見昆侖的誠意,今後天材地寶什麼的,自然也不會再有。

所以,眾人即使再不願,此時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老人去往東北去“送死”。

一方麵,老人輩分足夠高,是現掌門的恩師,是當今眾昆侖高層的師叔,而最重要的是,老人雖然已經垂垂老矣,武功修為放眼天下,卻仍排的上號。

而這,就是昆侖的誠意。

“好了,我走了。”老人擺了擺手,神色淡然,卻是對自己的生死看得很淡,但是突然,老人似想起了什麼,“我走後,朝廷再送來天材地寶,就別收了,畢竟拿人家的手短。”

“是!”

所有人齊齊對老人施了一禮,齊聲應到。

“好了,走了,不用送了。”說話間,老人已經擦著眾人,向山穀口走去。

老人腳步並不快,看上去與普通的老人漫步時一般無二,但每一步落下,都會遙遙的出現在遠方,而十幾步後,就已到了山腳。

看著老人沒入黑暗中,徹底不見,眾人這才收回目光。

“好了,大家都回去吧,大爭之世就要到了,我們昆侖也得開始準備了,明天還請各位師弟師妹來大殿議一下今後的道路。”中年人掃視了一圈身前的眾師弟師妹,神色蕭索,哀歎著揮了揮手,示意今夜就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