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風光之旅--沿著神奇的天路走進人間天堂(1)(1 / 3)

風光之旅之特色

在中國的西南邊,有一片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麵積達23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就是號稱“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

充滿神秘色彩的青藏高原令人向往,高原旅遊舉世無雙。對於每一個遊客而言,乘坐火車沿著青藏鐵路去旅行必將成為他們終生難忘的經曆和體驗。美麗的自然景色,特殊的風土民情,使這片高原成為無數旅行者終生夢想踏入的地方。

青藏鐵路串聯著青海湖、可可西裏、納木錯、布達拉宮等9處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塔爾寺、拉薩古城、八廓街等23處國家級旅遊景觀,以及10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3處普通級旅遊資源,潛在價值極高。青藏鐵路還將絲綢之路與西藏這兩處中華文化的瑰寶連接到了一起,青藏鐵路的“天路之旅”必將成為世界頂級的旅遊品牌。

一、旅遊線路

西寧:天路的起點

群山環繞的青海省西寧市,位於青藏鐵路的零起點處,城市掩映在一片綠色之中,安寧且悠遠。

西寧已經有2100多年的曆史,公元前121年西漢將軍霍去病曾在今西寧築西平亭。

西寧曾是古“絲綢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要衝重鎮,也是古代東西往來的必經之地,素有“青藏門戶”之稱。西寧海拔約2300米。站在西寧火車站站台上,就比登上泰山的主峰玉皇頂還要高上近800米。

雪山聖泉:納赤台納

赤台是青藏線上37個無人值守車站中的第一個大站,距格爾木市約90公裏。納赤台為藏語音譯,意為“放置佛像的地方”.一提到納赤台,大家自然會想起著名的“納赤台神納赤台”昆侖神泉“泉”,關於納赤台神泉,有很多種版本的傳說。相傳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一行人行進到這裏的時候非常疲憊,公主便命隊伍在此歇息。於是他們放下隨行攜帶的釋迦牟尼佛像,在此安營紮寨。可是,等到做飯的時候附近到處找不到水源,他們隻好吃些隨身攜帶的幹糧。第二天早上,當人們醒來時,人們發現放釋迦牟尼佛像的地方有泉水湧出,於是大家開懷暢飲,飲過泉水後個個精神振奮。後來這個地方被稱為“納赤台”.

納赤台神泉位於青藏公路的邊上,昆侖山北麓,海拔3700米,這裏常年冰天雪地,奇特的是這眼泉水卻一年四季不封凍,泉水量大而且穩定,噴湧而出的泉水從池邊溢出,源源不斷地注入昆侖河,因此又被稱為昆侖神泉。泉池是由花崗岩石板砌成的多邊形圖案,泉水從池中噴湧而出,形成一朵蘑菇的形狀,泉水清冽、潔淨、透明,是昆侖山中的第一個不凍冷泉。泉池的周圍建有亭子,旁邊有一刻有“昆侖神泉”的石碑。

經測定,納赤台神泉泉眼出水量可達224.7升/秒,礦化度小於0.5克/升。經有關部門檢測表明,泉水中含有鍶、鈉、鈣、鎂、鉀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規定標準。其鍶的含量之高,實屬罕見,因此被譽為“冰山甘露”.在1992年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天然礦泉水展覽會上,昆侖礦泉水榮獲“天然礦泉水開發獎”.目前,這眼神泉已得到開發利用,山下建成了昆侖礦泉水開發公司,使更多的人得以品嚐這“冰山甘露”.

最美的湖泊之一:青海湖

青藏鐵路沿青海湖北岸行程約一百多公裏,行駛一個多小時。如果不是夜間行車,旅行者有足夠的時間欣賞青海湖的山光水色。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鹹水湖。

它浩瀚縹緲,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予青海高原的一麵巨大的寶鏡。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仙海”、“鮮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後,始稱青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皆意為藍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於近代,1949年後才正式稱青海湖。

青海湖邊

青海湖麵積達4635平方公裏,環湖周長360多公裏,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麵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19米,最大水深為28米,湖麵海拔為3196米。由於這裏地勢高,汙染少,氣候十分涼爽,盛夏日平均氣溫也隻有15℃左右,平均水溫16.9℃,年平均大風日數51.9天,年平均晴天日數56.9天,是理想的避暑消夏勝地。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裏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麵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麵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麵是常年積雪的青海南山,西麵是厚重逶迤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道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麓到湖畔,是一片平坦無際的草灘,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是一個富有神奇色彩的遊覽地,也是一個為全世界科學家所注目的巨大寶湖。通過對青海湖的多次綜合考察,發現青海湖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青海湖盛產湟魚,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天然魚庫。每年4、5月間,魚群遊向附近河流產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魚群鋪蓋水麵,湖水因此呈現出一片黃色,魚兒遊動有聲,翻騰跳躍,異常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