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政治經濟的“演變”(1)(2 / 3)

同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

丹麥是歐盟成員國,同西方國家關係密切。在對外政策上,奉行以歐盟政策為主體的外交政策。

知識小百科

最古老的國旗

丹麥國旗是現今仍在使用的國旗之中最為古老、曆史最為悠久的一麵,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據丹麥史詩記載,公元12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瑪·維克托裏斯(也稱“勝利王”)率軍對愛沙尼亞異教徒征戰。6月15日隆達尼斯戰鬥中,丹軍陷入困境。突然,一麵帶有白色十字的紅旗從天而降,並伴隨著一個響亮的聲音:“抓住這麵旗幟就是勝利!”在這麵旗幟的鼓舞下,丹軍奮勇作戰,轉敗為勝。此後白色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每年6月15日,丹麥都要慶祝“國旗日”,即“瓦爾德瑪日”。

2.瑪格麗特二世演繹完美童話

瑪格麗特二世是現任丹麥女王。她以平易近人而享譽北歐。據說不少丹麥人曾經與身穿牛仔褲和便裝的女王在超級市場擦身而過。在丹麥曆代國王中,瑪格麗特二世始終有一席突出的地位。她是丹麥第一位執政女王,也是丹麥國王寶座上第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多才多藝的氣質、平易近人的態度交相輝映,為她增添了一種獨特的魅力。

1940年4月16日瑪格麗特出生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愛瑪蓮堡宮,是國王腓特烈九世和瑪格麗特二世王後英格麗特的長女。

瑪格麗特出世時正好是德國占領丹麥一周。在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下,很多丹麥人將她的出世看成黑暗中的一線光明。瑪格麗特的母親英格麗特王妃則把她放在嬰兒車中來往於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以此表示對德寇的輕蔑,鼓舞丹麥人民的士氣。

瑪格麗特自幼便接受了全麵和嚴格的教育。啟蒙時,她在宮中從師於來自英國和法國的家庭教師,其後進入哥本哈根女子中學,畢業後考入哥本哈根大學攻讀憲法和哲學,劍橋大學格頓學院學習考古學,也曾在倫敦經濟學院和巴黎一所大學學習過。

除了學習外,她還醉心於考古,曾隨她的外祖父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在丹麥和意大利進行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

由於瑪格麗特的父親腓特烈九世國王沒有男性子嗣,丹麥政府於1953年提出動議,修改王位繼承法案,允許女性繼承王位。倡議獲得了絕大多數丹麥人的讚同和支持。身為長女的瑪格麗特公主成為了女王儲。

1965年,瑪格麗特在倫敦與法國駐英國大使亨利·蒙佩茲伯爵結識並相愛。兩年後二人在哥本哈根弗雷登斯堡教堂按照丹麥傳統習俗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一年後,兩個小王子腓特烈和約阿基姆相繼出生。

腓特烈九世去世後,瑪格麗特於1972年1月14日登基。在丹麥的曆史上還有過一位女君主,她就是14世紀下半葉統治丹麥的瑪格麗特一世,但她是以獨生子奧拉夫的名義執政的。為了表示對500年前這位傑出的女王的敬意,瑪格麗特即位時將稱號定為“瑪格麗特二世”。

瑪格麗特女王的登基贏得了人們的支持。大多數丹麥人認為,這位聰明漂亮的年輕公主應該打破丹麥君主統治560年來男性至高無上的傳統,開創一個男女平等的新紀元。

為了做一個稱職的君王,瑪格麗特還曾進入丹麥軍隊服役,學習軍事。按照丹麥王室慣例,法定繼承人年滿18歲便可隨其父王列席議會會議。瑪格麗特進入議會曾是丹麥的一件盛事。當時的哥本哈根舉辦了規模盛大的花展,組成了龐大的樂隊,仿佛節日一般熱鬧。

當上女王後,她每天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已不可能從事考古工作。於是,在公務的閑暇,在沒有任何活動的寧靜夜晚,她重操畫筆。每逢星期四下午,她放下一切公務,躲進畫室,潛心習畫,十幾年如一日。

瑪格麗特女王首次發表的作品是圖書插圖。她非常喜歡閱讀英國作家托爾凱的小說《翼王》,經常被書中描述的人物、景色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邊讀邊構思邊作起畫來。後來她將這些畫寄給作家作為讀書心得。作家驚訝地發現,女王的畫竟同自己作的幾幅十分相似。後來,《翼王》三部曲在丹麥翻譯出版時,女王的畫被用作書的插圖,並獲得好評。

初次成功,使瑪格麗特信心十足地登上了丹麥畫壇。她應邀設計郵票、聖誕賀卡和銀器圖案,接連有作品麵世。當丹麥電視台將安徒生童話故事《掃煙囪工和牧羊女》拍成電視片時,特請她為演員設計服裝。

她欣然應允,並親自前往電視台,在地板上鋪開紙,俯著身子,聚精會神地構思創作,儼然像個專業設計師。

1990年瑪格麗特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展出了她近十幾年來業餘創作的繪畫作品,其中既有傳統風格的,又有現代抽象派的;有山水畫、圖書插圖,也有郵票和舞台服裝的設計圖案,畫展受到參觀者的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