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4年離鄉奮鬥的經曆卻使安徒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社會的脈搏。回想起從前在學校裏閱讀過的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麥的古典作品,他深深體驗到寫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了,他苦苦追尋的“神燈”其實就是文學創作。他相信,隻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氣和一顆真誠敏感的心靈,自己就一定能夠攀上文學的頂峰。
1822年,幾位評論家收到了一個冒失的年輕人送來的劇本,劇本的名字叫《阿芙索爾》。可以說這是個十分糟糕的劇本,韻律不齊,有許多語法錯誤,這明白地顯示出作者可能毫無文學修養。可另一方麵,幾位評論家又在這看似亂七八糟的劇本中看到了文學的火花,也許這個冒失鬼能給戲劇界帶來某些清澈的東西也未可知。於是,這個冒失鬼作者漢斯·安徒生被送進了拉丁文學校深造,國家顧問古林先生還為他申請了一筆皇家公費,以支付日常用度。
得到深造機會的安徒生過的卻是真實的“醜小鴨”般的生活。他已經17歲了,高高瘦瘦的身形坐在低年級教室裏顯得是那樣突兀。而他幾乎不懂任何上流社會的禮節,孩子們都嘲笑他是鄉下笨漢。同時,那些繁複的拉丁文修飾語讓他感到無聊,如果文字沒有靈魂,那麼用再多矯揉造作的裝飾不也一樣空洞無味嗎?可糟糕的是,他必須得背誦它們。
不過,“醜小鴨”並沒因此放棄,他一邊接受考驗和磨難,一邊閱讀大詩人和大作家的作品。就這樣,當他1828年畢業時,已從拜倫、海涅、司各特等作家的作品中學到了珍寶。
就學期間,安徒生一邊學習,一邊堅持創作。他的詩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發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並大受好評。畢業後的第一年,安徒生的喜劇《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就公演了,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演,完全不同於十幾年前那次被鄙薄和否定的糟糕經曆。於是,在觀眾的喝彩聲中,年輕的安徒生落下了熱淚。
安徒生的大半生是在旅途中度過的,他說“旅行就是生活”。從1831年的第一次國外漫遊開始,終其一生,他帶著一把雨傘、一根手杖和簡單的行囊踏遍了歐洲的所有國家。而旅行的過程中,他的作品也不斷問世。
安徒生是多才多藝的,詩人、劇作家、遊記作者都是我們所熟知的身份,而你也許不知道,他還是個剪紙藝術家。在安徒生紀念博物館中就有他的剪紙作品,如掛在聖誕樹上的舞蹈者,各種花卉和動物。
甚至就連博物館大門上的門徽也是他的人頭剪紙。
當然,隻有童話才是安徒生一切創作中的皇冠。用安徒生自己的說法,他寫童話是為下一代而創作,但他並不想在童話中對下一代進行說教,他通過自己深切的童年體驗明白了童話的無限包容性,所以,他用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創作童話,希望這樣的童話能給孩子的童年帶來一點快樂、希望和教益。
1835年,收錄了《打火匣》、《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達的花兒》四篇童話的安徒生童話集問世。這是他的第一部童話集,每一篇童話的創作靈感都來自他個人的經曆,這些經曆就像種子,任何一股細流、一束陽光,甚至一滴苦酒都能讓它破土而出。
從第一部童話集問世起,安徒生每年聖誕節都要為孩子們送上新的禮物-一本新童話。安徒生直到生命結束共創作了168篇童話和故事。而這些童話,篇篇都流瀉著詩一般的語言,婉轉曲折的情節引人入勝,因此,在安徒生生前,他的童話就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多的讀者。“醜小鴨”、“野天鵝”、“夜鶯”……他筆下的一切事物都擁有鮮活的靈魂,而這些鮮活的靈魂為孩子帶來奇異動人的故事,為成人帶來人生的哲思。
童話固然要閃爍夢幻的火花,但安徒生也關注勞動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夢幻之外,他把深切的同情也寄予在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在一根根燃著的火柴光亮中展現著小女孩的現實和夢想。現實中,她一整天也沒賣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隻好蜷縮在街邊的角落裏,然後,凍死在聖誕的清晨。夢幻中,小女孩看到了香噴噴的烤鵝蹣跚著走向自己,看到了天國中的祖母慈祥的笑臉。還有多少可憐的孩子在寒冷的夜晚永遠睡去?安徒生解決不了這樣的社會問題,但是他用童話溫暖了無數孤苦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