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蜀道初行 第十八章 清明(1 / 2)

自古以來,“水”便是生命的永恒主題。水利萬物,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是生命的根據地。作為萬物靈長,人類更加清楚水的重要,建邦立城之地,必有大水流經。

自人類誕生以來,便無時無刻不在向大自然學習。他們從水中獲得生存,又依據水從而獲得發展,甚至將水用於戰爭。從古至今,有水之地便是必爭之地。

水利萬物,又使萬物為其而亡。

道祖曾言,上善若水。

然,上惡亦是若水。

有一條大河自雲鼎仙山紫荊流出,沿途流域,孕育生靈無數。河上有一大鎮,號為清明。

清明鎮,建於何年何月,已不可考。傳說大秦王朝統一神州時,西平巴蜀因蜀道艱險難以行軍,曾借道於此,巴蜀先民據清明鎮而守,依據大河“筍溪”之險要,鑿斷河上大橋,叫秦軍七日城不下,無奈退去。後秦軍使“金牛計”開蜀,將巴蜀納入大秦版圖,添為蜀郡,清明鎮方破。

如今,那座為了“拒秦”為拆毀的石橋,又複重建,橫臥於筍溪大河之上,橋下大河依舊靜靜流淌,庇佑一方。

是日,隻見鎮上熱鬧非凡,販夫走卒,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討價聲,吆喝聲,沸反盈天。

這便是清明的集市日了。清明鎮下轄有大村六個,分別為天水、寒坡、羅水、徐家、月沱、兩岔。合鎮人口有三四萬之多,自古以來,六村之間便約定每逢“三六九”便集市一次,供村民換取生活所需物什。

一名老人輕輕摸索著橋頭上的獸紋雕刻,他的目光在來往的人群間來回,仿佛是在找什麼人。

“唉,我說老石啊,你這是在找哪個嘛?都見你在這橋上好幾天了。”聽著純正的巴蜀方言,老人看去,一個黑衣老者嘴裏叼著一杆煙槍,嘴裏扒拉著,臉上正是詢問之色。

“哦,是老夏啊,”石全回過神來,一臉愁容道,“你也是曉得的,我村裏不見了好幾個青壯,這都半個多月了,一點也沒有音訊,現在正是春耕時節,家裏沒個男人,那怎麼得行?”

“我呀,一把老骨頭了,你要叫我漫山遍野去找,是做不成了,就隻好來這橋上等了,”石全頹然坐了下來,忽然又問道,“對了,老夏,我拜托你的事,怎麼樣了嘛?”

老夏拿著煙槍,皺眉道:“已經組織人去找了,找了好幾天,各個村裏也找了,沒見到人啊,真是鬼了,你說我清明鎮,承蒙仙家雲鼎福蔭,一直以來都是太太平平的,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凶事,這也不曉得什麼東西這麼大膽,敢在仙家腳下動土!”

“要真是妖魔鬼怪作亂,那就凶多吉少了!”石全眉頭鎖得更深。

“你莫怕,這裏是雲鼎地界,要是是妖魔鬼怪,早就有雲鼎上仙來收拾了,而且我已經將此事上報縣裏衙門,縣太爺給立案了,派捕快下來,巡查此案了,相信很快就會水落石出了。”說到這裏,老夏不由得露出一點自信。

“但願吧...”石全一聲長歎。

“歎啥子氣哦,來來來,抽兩口,嘿嘿,才曬的煙葉,巴適得很!”老夏拍了拍石全的肩膀,把煙槍遞了過去。

然而石全卻沒有注意,連招呼都沒跟他打,徑直走開了,鑽入人群中。

“黃狗兒,黃狗兒...”

陳彥正跟師姐王亞琴正在摩肩接踵的人群裏擠著,恍惚間,似乎聽到有人在喊他,便轉過頭去看。

“黃狗兒”乃是他今生這個身體的小名兒。他本來是個山民,民間生活多疾苦,有舊俗,為孩子取賤名,更好養活。

隻見人群間有一老人在不斷向他招手,他便撥開人群,擠了過去。

“石叔,您怎麼在這兒?”

雖然對這個老人沒有多少記憶,但他依然保持著慣有的尊重。

“哎呀,”石全笑著歎了口氣,將手搭在陳彥的膀子上捏了捏,“這幾年沒有見,都長這麼高了!”

陳彥摸摸頭,赫顏道:“哪裏哪裏。”

石全上下打量,隻見眼前之人早已沒了當年那股山民土氣,一襲青衣,腰佩長劍,合著七尺之身,儼然已是一派少俠風範了。

他眼中滿是欣賞滿意,笑道:“黃狗兒,你給叔說說,你這是學成下山了?”

“哪有,才剛入門而已,這不,我師姐下山辦事,我死皮賴臉求著師父,師父才讓我跟著下山來的,”說道這裏,陳彥突然驚起,一拍後腦勺,驚道,“哎呀,我忘了師姐了!”

陳彥轉身去找,卻見師姐王亞琴不知何時早已站在他身後,待他轉過身來,王亞琴便幽怨道:“哎呀,黃狗兒啊,還好師姐我機靈,不然就被你丟在人群中了,你說你該怎麼補償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