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蜀道初行 第三十六章 靈草(1 / 2)

山上的生活,仿佛就如那閑雲野鶴,恬淡而安靜,沒有了世俗的紛爭與喧囂,隻剩高山流水的寧靜和孤寂。

旭日已然東升,晨光中,一人麵向朝陽而坐,溫煦的晨光在他的背後拉出一道長長的黑影,他仿佛置身於在一個深海中,周圍的空氣有一點點的如水般的波動,看起倒有幾分飄逸仙氣了。

陳彥雙手掌心朝上,緩緩上抬,待到齊胸高度,兩掌突然翻覆,變為掌心向下,頓了一頓,然後又緩緩下沉,壓到丹田的時候,陳彥的眼皮慢慢張開,他站起身,幽幽歎了一口氣。

這樣的生活,真是讓人難熬啊!至少以他現在的心性,是這樣覺得的。

--------

村民失蹤一案後,屈豐羽回縣衙結案,很快就貼出布告,昭告清明百姓,宣告破案,言明惡首已除,讓因此案而惶惶的人心快速安定了下來。至於劍客張予然,聽聞是入蜀之後,便再沒有音訊傳來,當然也沒借機到藏劍峰一敘,自古便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此刻隻怕是不知到蜀中哪裏去逍遙自在去了。

而陳彥自然是跟著師姐回山了,當然也帶回了那幽泉老祖的殘餘元嬰,陳彥本來會以為師父會怎麼拷打下幽泉老魔頭的元嬰,然而巴天石拿過王亞琴呈上的玉盒,隻是輕輕揭開封鎮的符籙,拿起元嬰,輕輕一捏,那元嬰便夢幻一般消散掉了,當時陳彥隻覺得突然之間藏劍峰上的天地元氣似乎濃烈了一分,看來“歸墟”一說也是做不得假的。

修真煉道之人盜天地以肥自身,得以有種種道法神通,能掌握各種強橫力量,縱橫天地,傳聞有至偉者,能突破天地桎梏,以凡人之軀,破界飛仙。然而天地輪轉,跳脫天道之外,得道成仙者,是少之又少。俗世江湖有句話叫“出來混的,遲早都要還的”,於修真煉道來說,也是極為合適,除卻一兩人外,大多修士即使熬過了一路上的天災人禍,最終也跪倒在時光麵前,這些人,一身莫名偉力取之於天地,到死的時候,身死道消,一身修為便隨著天地輪轉,重歸與天地之間,這便是“歸墟”了。

是以,莫看修士擁有種種強橫偉力,不成仙,卻一樣與常人一般,處於天道輪回之中,而且得到的越多,失去的越多,縱使修士隨著修煉漸深,心境見漲,依然無法忍受那種到大限之時,力量被天地逐漸剝奪的感覺,遂有不甘心就此“歸墟”的修士,寧願舍棄一部分修為,冒著極大風險去做那“奪舍”之事,借體重生,淪為魔道邪修。

幽泉老魔頭再不情願,也抵不過一個真君的意誌。曾經不可一世,桀驁不馴,最後在一個真君的掌間,連一個字都沒能吐出,便被強行兵解“歸墟”。

了結了幽泉老祖之事後,藏劍峰便一如既往的平靜了下來。

--------

山中無甲子,那是形容山中修煉,不知歲月流逝。

於陳彥來說,可謂是山外無甲子,山中如千年。日複一日的修煉,緩慢的進境,讓他心急如焚,巴不得在自己身上開幾個口子,好加快吸收天地元氣的速度。隨著修煉的深入,陳彥可算是越發理解當初師父說他最多隻算“中上”之資的含意了。

前世看那些修真小說,看作者怎麼怎麼描寫一個廢柴主角,怎麼怎麼經曆千辛萬苦,然後修煉速度可謂是坐火箭一般,比頂級天才還要讓人乍舌。

現在的陳彥才是真正理解到什麼叫廢材就是廢材,勤能補拙不僅隻是光是勤奮就足夠了,足夠的時間也是必要的,而陳彥現在麵臨的,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

需知自古以來,世人皆惡死喜生,遂有長生一說,在追求長生不死的原動力下,湧現出一批一批的聰明才智之士,苦苦專研,參悟天地造化,至今為止,長生不死之迷尚未破解,修真煉道所帶來的超凡力量卻被修士們熱衷無比,修煉成仙,便迅速崛起,成為萬千修士們競相追逐的對象。

然而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即使因為修煉導致的強悍,平添了許多壽數,亦是不夠的。修煉之路,越到後頭越如逆水行舟,越到深處,每進一境所耗費的壽數都是成幾何倍數增加的。卡在一個境界上數十載隻是尋常,耗費幾百載也沒能破界成仙,也是極為正常的。

而其中最讓人追捧的便是天資。一般而言,天資即為天賦資質的總稱,乃是對肉身道基的總體評價。如果把肉身道基比喻為一塊海綿,那麼好的天資就如同一塊好的海綿,吸水能力極強,而陳彥這種中上之資,便如同一塊次一些的海綿,吸水能力自然就沒有那麼好了。打個比方,一個天資上佳的人修煉一天的成果,換成陳彥這種中上之資,便需用上兩天或者比兩天更多的時間了。

意思就是說,照這麼每天慢慢熬著修煉下去,人家可能年紀輕輕就能駕馭法寶,呼嘯間縱橫天地了,而陳彥還隻能在地上跑。

由是,陳彥斷然是不甘心這麼慢慢修煉下去的。畢竟他是一個擁有前世“宿慧”之人。他知道這樣的世界裏,有那麼一些途徑,可以讓他不用冒險去行那魔門之道,快速修煉,彌補後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