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會計案例教學探討(1 / 3)

會計案例教學探討

財會教育

作者:袁明智

摘要:案例教學法主要強調教學的實踐性,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會計作為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案例教學法是其重要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就會計案例教學的實踐以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提煉與分析。

關鍵詞:會計 案例教學 高等學校

例教學法源於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20世紀八十年代,案例教學開始引入我國。會計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在於將源於實踐的具有典型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案例作為聯係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結合會計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把案例作為教材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與研究,讓學生處在決策者的地位,運用已掌握的會計理論知識,來分析、解決有關會計實務問題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其精髓不在於讓學生死記硬背所學理論知識,而在於迫使他們開動腦筋思考,要求學生承擔案例中的決策人的責任,識別問題,提出目標和決策標準,找出各種可行性方案,並做出判斷、決策和製定實施方案,從而不斷提高分析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會計案例教學的作用

一是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得到運用。案例教學通過分析會計案例、解決會計實際問題,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得到鞏固。二是能提高學生學習會計課程的積極性。會計案例教學讓學生處在企業管理者的位置去思考分析會計實務問題,無疑會調動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熱情。同時,在分析討論案例時,也會給學生一種壓力,人人都要全力以赴,參與課堂討論。案例教學不重視是否得出正確答案,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三是能提高學生各方麵的能力,使其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會計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權衡案例中涉及的各項因素,在課堂上表述自己的觀點,並作出解釋,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這些都有助於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會計理解能力。

二、會計案例教學應堅持的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會計案例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案例學習使學生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因此案例教學的內容應該選擇以現實經濟業務為主體,同時案例內容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包括要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知識水平,切合學生的學習經曆,要在學生已掌握的會計理論範圍之內編選。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走出校園到企業中去收集真實的會計實務案例,然後再進行必要的處理加工,從而作為擁有實用性價值的會計案例用於教學活動。這種真實的會計案例可以激發學生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研究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熱情,便於學生了解和解決現實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二)經典性原則

就會計學科內容而言,編選案例時,要強調選編一些包含會計基本知識的案例,包括會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則等知識,使學生掌握會計學科的知識結構。通過經典的案例教學讓學生由初步認識典型案例,擴展到分析和評價一般的會計案例,通過對典型案例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使學生認識會計實際活動發展變化的一般性規律,並以此來達到學以致用,指導學生未來會計實際工作的教學目的。

(三)理論闡釋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