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0後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分析(1 / 2)

90後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分析

調查與實驗研究

作者:逄麗紅等

[摘要] 目的 分析90後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及其特征,並探討改善90後醫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 方法 選擇204名90後醫學生(90後醫學生組)和120名其他高校90後大學生(90後非醫學生組)作為對照,采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心理狀況調查評估,分析兩組各因子評分均值及總分差異。 結果 90後醫學生組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焦慮、偏執等因子平均分高於90後非醫學生組(P 0.05)。 結論 90後醫學生群體心理問題較為突出,其中焦慮、人際交往障礙等較為明顯,應該積極加強學生的社會團體活動及心理指導。

[關鍵詞] 醫學生;90後;心理;SCL-90量表

[中圖分類號] R39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0-0006-02

醫學生是高校教育中的特殊專業群體,醫學院校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習環境以及對職業的認同感與其他專業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別,一般醫學院校的學習氛圍較其他院校的較為濃厚,課業安排也較為緊張,業餘生活相對單調,因此也容易引發學生的心理問題[1]。90後是目前在校大學生的主體人群,90後多為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經曆了經濟、文化及教育改革的多重變化,心理結構具有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2]。本文就90後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及其特征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204名醫學生均為本院基礎部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校學生,年齡19~22歲,平均(21±1.4)歲,其中男112名,女92名,均為90後醫學生;對照人群120名其他高校大學生為師範、理工類高校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校90後大學生,年齡19~22歲,平均(21±1.2)歲,其中男64名,女56名。兩組研究人群樣本選擇均按照分層抽樣的方法,樣本選擇符合分層抽樣的原則,研究人群與對照人群性別及年齡無顯著差異(P > 0.05)。

1.2 評估工具

心理健康狀態評價采用SCL-90量表[3],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焦慮、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症等9個常見的心理問題因子,共計90個評價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5分,評分後進行累加計分,依據評分情況判斷有無相關的症狀及嚴重程度。

1.3 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集中或分散問卷的方式,進行問卷者接受問卷內容的規範培訓,接受調查者可當場對問卷內容進行提問,進行問卷者給予當場解答,問卷結束後當場收回問卷,問卷進行統一評價,不合格問卷剔除研究組。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0.05)。

3 討論

90後醫學生是目前高校在讀的醫學生的主體人群,醫學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點導致學生課業較重,而且其職業方向決定其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周期及模式與其他專業存在一定的差別[4],而且醫學生畢業後從事職業要求其具備高度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也要求具有極高的職業道德及操守,因此醫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往往自律性較強,對於自我的要求及從學習中獲得的滿足感較為突出,往往也引起其學習壓力過大,導致心理問題。

90後作為這一人群的主體,在成長過程中經曆了我國教育、經濟及社會改革的過程,經曆了社會思想衝擊變革的過程,同時生長在思想較為開放的時代,思維活躍,評判性思維和獨立性思維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但是同時由於90後青年的社會知識積累及思想意識狀態的限製,其對事物的認識往往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過於理想化,自我評價較為偏激。目前醫學生由於學習時間長,學習任務較重,課程相對其他專業較多,因此容易發生心理衝突產生心理疾病[5,6],伴隨著醫療體製的改革,就業壓力較大,醫務人員的職業壓力過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學生對專業及前途的質疑,產生心理上的衝突,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發生。我們對90後醫學生的調查發現,其SCL-90量表評分明顯高於其他院校的學生,說明90後醫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突出,需要引起關注。在對相關因子的細化比較中發現,90後醫學生SCL-90量表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焦慮、偏執等因子平均分維度高於其他院校的學生。90後學生的思想較為獨立,醫學院校的學曆壓力較大,而且就業範圍相對較為狹窄,相關專業的就業形勢較差,在醫學專業中學曆的競爭壓力也較為突出,所以90後醫學生麵臨的學習、就業壓力較為突出,導致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需要不斷付出努力,而且同時又對前途擔憂,容易引起焦慮以及偏執性格的形成,甚至導致軀體化症狀的產生。既往的研究證實[7,8],醫學院校學生的業餘生活較為單調,大部分學生對參與團體活動及社會活動的積極性較低,而且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及精力參與社會活動,導致學生社交及溝通能力差,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