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福平致眩暈及步履不穩1例(1 / 2)

利福平致眩暈及步履不穩1例

個案報道

作者:吳湘 何顯雄

[摘要] 臨床上引起眩暈、運動失衡等共濟失調現象的藥物主要是氨基糖甙類,利福平作為一種超廣譜半合成抗生素,是主要的抗結核藥物之一,很少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中含量很少,引起共濟失調現象很少。

[關鍵詞] 利福平;眩暈;步履不穩

[中圖分類號] R595.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0-0112-01

臨床上引起眩暈、耳鳴、運動失衡等共濟失調現象的藥物主要是氨基糖甙類,抗結核藥物中異煙肼因易透過血-腦屏障可出現共濟失調現象,而利福平作為主要的抗結核藥物之一,不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中含量較少,引起類似的症狀較少見[1-3]。本文將1例利福平致眩暈及步履不穩病例報道如下。

1病例資料

患者,男,45歲,自由職業,2010年3月因“低熱盜汗半年”來我所就診,X線胸片示右上肺斑片影,邊緣模糊,密度不均勻,PPD試驗強陽性,痰塗片檢查(-),結合臨床診斷為右上肺繼發性結核,塗(-),初治,進展期。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及血糖均正常。治療方麵:強化期2個月,給予異煙肼(0.6 g)、利福平(0.6 g)、乙胺丁醇(1.25 g)、吡嗪酰胺(2.0 g),鞏固期4個月,異煙肼(0.6 g)、利福平(0.6 g)均隔日1次,同時加強護肝,注意藥物的副作用,定期複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患者用藥半個月後出現眩暈、惡心、站立不穩、視物旋轉、反應遲鈍及記憶力減退症狀,同時伴有嗜睡,造成工作、生活的不便。且患者既往無類似病史,無藥物過敏史。體格檢查:體溫37℃,呼吸20次/min,脈搏83次/min,血壓130/80 mmHg,體重65 kg,神清,慢性病容,右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幹濕囉音,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請神經科醫生會診: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正常,眼球運動無震顫,顱神經未見異常,生理反射存在,未查出病理反射。腦電圖輕度異常,考慮:1:抗癆藥物副反應?2:椎-基地動脈供血不足?按會診意見,囑患者減少睡前活動量,可喝一杯熱牛奶,避免使用咖啡和濃茶,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白天的活動量,加用眩暈停,25 mg/次,1日3次,同時繼續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半個月後症狀稍減輕,軀幹部出現風團樣皮疹,渾身搔癢,考慮到可能是藥物引起,遂停用可能性最大的利福平,給予抗過敏治療,一周後過敏症狀消失,意外的是患者眩暈及步履不穩等現象明顯減輕,7 d後症狀完全消失,初步考慮該現象是利福平所致,因患者要求再用利福平治療,遂加用利福平常規量0.5 g治療,7 d後又出現眩暈等症狀,表現及程度同前基本一致,告知患者立即停用利福平,症狀在停藥第2天後減輕,繼續服用眩暈停,患者共濟失調症狀在第4天基本消失,遂停用眩暈停,其他抗結核藥物繼續服用至療程結束,此種不良症狀再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