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臨床探討
作者:鮮明
[摘要] 目的 研究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腦卒中的影響因素。 方法 對我院2010年收治的120例因心房顫動而就診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病因及發病情況。 結果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房纖顫的發病率增高;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血壓伴糖尿病均為心房纖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原因,持續性房顫患者也比陣發性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大。 結論 影響心房顫動的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因素主要有高齡、冠心病、高血壓、持續性房顫以及高血壓伴糖尿病。抗凝治療的效果能夠影響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
[關鍵詞] 心房顫動;缺血性腦卒中;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0-0113-02
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是心肌喪失了正常有規律的舒縮活動,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協調的微弱蠕動,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縮。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的概率為1.3%[1]。我國房顫的發病率為0.8%,嚴重影響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2]。由房顫導致的腦卒中預後效果差,且嚴重損害神經係統,因此幸存者大多伴有終身殘疾,故房顫的早期診斷嚴重影響缺血性腦卒中的二級預防[3]。本研究對我院2010年收治的因房顫前來就診的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概率及影響因素,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2~12月收治的因心房顫動而就診的120患者,男76例,女44例,年齡42~93歲,平均(65.3±2.1)歲。其中高血壓心髒病65例,冠心病25例,高血壓心髒病伴糖尿病25例,原因不明5例。全部患者在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後均被證實有持續性或陣發性房顫,且時間均不少於3個月。詢問患者的房顫史及其他病史,了解其房顫持續時間、對房顫的控製措施及藥物應用情況。
1.2臨床方法
對120例患者進行X線胸片檢查、心電圖以及超聲心動圖的檢查和頭顱CT掃描,部分患者需要做頸動脈彩超檢查。準確記錄患者的年齡,嚴密觀察患者的高血壓、高血壓合並糖尿病、房顫類型以及抗凝治療的情況,分析並比較上述因素對腦卒中發生的影響。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資料軟件係統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使用t檢驗分析研究計量資料。P 0.05)。但是在年齡、冠心病、高血壓、高血壓合並糖尿病、陣發性房顫和持續性房顫等因素上,腦卒中組與非卒中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75歲的老年人發生房顫的概率可以增加到8%,心房纖顫即將成為倍受社會共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4]。缺血性腦卒中作為心房纖顫的最常見及最嚴重的並發症,也將會受到人們日益的關注。
目前,多項研究已經證實房顫是缺血性腦卒中獨立發病的危險因素,且房顫患者的腦卒中發病率是無房顫患者的5~6倍。由於老年房顫患者的增加,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老年人也逐漸增多[5]。本研究發現,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持續性、陣發性房顫均是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高危因素。研究還發現,高血壓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對於不同年齡、性別以及類型的腦卒中患者,血壓值都與腦卒中的發病率呈正相關。此次研究的120例房顫患者,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而且表2明確表明了不同年齡段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概率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在這120例房顫患者中,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概率為22.5%,其中陣發性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概率為25.9%,持續性房顫患者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概率為74.1%。對兩組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概率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