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在原發性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1 / 2)

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在原發性高血壓左心室肥厚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

臨床探討

作者:張美萍 李國洪

[摘要] 目的 探討心電圖(ECG)與超聲心動圖(UCG)在原發性高血壓左心室肥厚(LVH)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回顧性分析了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2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ECG與UCG的資料,對其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ECG檢出LVH49例(24.5%),UCG檢出LVH 146例(73.0%),二者檢出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 4.0 mV,女性一般>3.5mV,RV5一般>2.5 mV。具有QRS電壓增高患者則可以判定為左心室肥厚,且伴隨有各個以R波為主的導聯ST段的下移>0.05 mV以及T波倒置。超聲心動圖機型號為PHILIPSIE33,探頭S5-1。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由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及分析,統計數據采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ECG與UCG對LVH的臨床診斷對比

ECG檢出49例為LVH,UCG檢出146例為LVH。

2.2 高血壓分級與左心室肥厚(LVH)

通過上述方法,得出如下結果:Ⅰ級高血壓28例,ECG與UCG檢出LVH比率分別為7.14%(2/28)、32.14%(9/28);Ⅱ級高血壓69例,ECG與UCG檢出LVH比率分別為13.04%(9/69)、62.32%(43/69);Ⅲ級高血壓103例,ECG與UCG檢出LVH比率分別為36.89%(38/103)、91.26%(94/103)。

2.3 兩種檢查方法下的左心室肥厚與心律失常診斷

UCG診斷的146例LVH患者中,ECG檢出心律失常89例(占60.96%),主要包括:房性期前收縮15例(占16.85%),室性期前收縮37例(占41.57%),竇性心動過緩10例(占11.24%),竇性心動過速17例(占19.10%),心房顫動12例(占13.48%)。54例非LVH患者中檢出心律失常9例(占16.67%),其中室性期前收縮5例(占9.26%),竇性心動過速3例(占5.56%),心房顫動2例(占3.70%)。

3 討論

臨床上一般將高血壓僅分為Ⅰ期,但當伴隨左心室肥厚(LVH)則標誌著高血壓病已經進展到Ⅱ期及Ⅲ期[3]。傳統概念上而言,高血壓病伴隨LVH是高血壓病的代償性病理出現改變,並不存在重要的臨床價值。近年來,隨著對高血壓病的臨床研究不斷深入,認為LVH是高血壓病靶器官受到損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是並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高危因素。所以,早期診斷高血壓性LVH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臨床價值[4]。高血壓病患者左心室的後負荷出現明顯加重症狀,主要表現為心腔擴大以及左心室肥厚等症狀。患者出現心肌肥厚,必然會致使心肌重量急劇上升,而且心肌重量指數也在不斷地增加。本文所采用的超聲心動圖能夠非常準確地獲得患者左心室的重量,按照相關的報道與屍檢左心室重量之間呈現出較好的相關性(r = 0.05)。當前,心電圖依然是臨床診斷左心室肥厚的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其臨床診斷標準已經有數十條,然而卻沒有一條明確的標準同時具備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等,同超聲心動圖之間相比,其臨床診斷準確率處於劣勢地位。心肌肥厚勢必導致心肌重量增加,心肌重量指數亦增加。超聲心動圖獲得左心室重量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據報道,與屍檢左心室重量相關良好(r = 0.95)。心電圖目前仍是診斷左心室肥厚的常用方法,其診斷標準已有30餘條,但沒有一條標準同時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與超聲心動圖相比,其診斷準確性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