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左肝膽管結石診治體會(1 / 2)

左肝膽管結石診治體會

臨床探討

作者:陳誌雄等

[摘要] 目的 探討左肝膽管結石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方法 對我院2004年5月~2012年5月120例左肝膽管結石患者的診斷和治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行左肝外葉切除50例,左半肝切除52例,膽道探查取石+膽腸內引流12例,膽道探查+T管引流6例,全組無手術死亡病例,術後並發症發生率為9.1%,包括切口脂肪液化4例、膽瘺5例、腹內出血1例、腸瘺1例,均經保守治療痊愈,無膈下膿腫、膽道出血等並發症。術後殘石率為8.3%(10/120)。 結論 左肝膽管結石的診斷應從四個方麵進行診斷:結石部位、狹窄、變異及並發症;左肝內膽管結石的處理應遵循個體化方案,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提高手術技巧,對降低殘石率、減少並發症發生率十分重要。

[關鍵詞] 肝疾病;肝膽管結石;診斷;外科手術

[中圖分類號] R65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0-0131-02

肝膽管結石是我國的常見病和難治性膽道疾病。在高發區,肝膽管結石在結石性膽道疾病中發病率可達80%以上。肝膽管結石以其病變廣泛、病情複雜、並發症發生率高、複發率高為特點,其在治療上的複雜性、嚴重的並發症和晚期的肝損害,是非腫瘤性膽道疾病死亡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對肝膽管殘餘結石的治療效果,有效地降低肝膽管結石造成的高病死率,已是當前治療肝膽管結石的突出問題。由於肝內膽管結石以左肝外葉和右肝後葉最常見,局限於肝左葉者超過40%[1],因此左肝膽管結石的診治非常重要。我科自2004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120例,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20例患者中男38例,女82例,年齡18~79歲,平均53.4歲,既往有行1次肝外膽管切開取石者9例,2次者4例,行左肝外葉切除者6例,均接受手術,無死亡。肝膽管結石的診斷直接決定手術方式,本組病例中,我們采用吳金術教授的“肝膽管結石綜合診治體係”從以下四個方麵進行診斷[2]:結石部位、狹窄、變異及並發症。結石部位:局限性肝左外葉結石(53/120,44%),局限性左肝內葉結石(5/120,5%),左肝結石(62/120,51%),可見局限性的左肝內葉結石較少。左肝膽管結石並發一、二肝管狹窄(108/120,90%),膽管的變異廣泛存在(40%,48/120),並發症主要表現為高位AOSC(15/120,12.5%)、膽源性的肝膿腫(10/120,8.3%)、肝肥大-萎縮症(16/120, 13.3%)。

1.2手術方式

行左肝外葉切除50例(腹腔鏡肝切除20例),左半肝切除52例(腹腔鏡肝切除8例)。

2 結果

全組無手術死亡病例,術後並發症發生率為9.1%,包括切口脂肪液化4例、膽瘺5例、腹內出血1例、腸瘺1例,均經保守治療痊愈,無膈下膿腫、膽道出血等並發症。術後2個月經行電子膽道鏡、T管造影、B超等檢查,術後殘石率為10.8%(13/120),行電子膽道鏡經T管取石,3例病例結石取盡,實際殘石率為8.3%(10/120)。

3討論

肝內膽管結石由於病情複雜,常合並有肝內膽管狹窄、變異和多種並發症,診治較為棘手;左肝內膽管結石診治相對“簡單”,易被忽視,但不恰當的手術方式可能導致術後殘石率、並發症的增多,嚴重者可能再次手術,因此左肝內膽管結石的處理應遵循個體化方案,沒有一種萬能的手術能治愈各類肝膽管結石。

3.1肝切除的應用

黃誌強等在50年代發現,由於肝內膽管結石多合並膽管狹窄,膽道梗阻、感染等反複發作,導致肝膿腫、肝萎縮,進而晚期可導致肝硬化門脈高壓不可逆性病理改變,因此,開創性地提出了肝內膽管結石的外科治療的基本原則是:①取淨結石;②解除梗阻;③祛除病灶;④通暢引流。治療的核心是祛除病灶,即肝葉切除,對於結石局限於肝左外葉的外科治療,通過行肝左外葉切除徹底切除病灶,達到解決膽道結石和膽道狹窄的雙重目的,術後殘石率及並發症的控製均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而對於結石非局限於肝左外葉的左肝內結石,采取什麼樣的手術方式值得探討,目前多數觀點認為[3,4]行左半肝切除較左肝外葉切除能明顯降低術後殘石率(0~7.1% vs 13.1%~21.2%)及更優良的遠期效果,且在手術難度及術後並發症方麵並無明顯差異,而Lee等[5]認為在不存在左側近肝門部膽管狹窄的情況下,左半肝切除較左外葉切除並沒有改善術後殘石率和複發率。我們的研究表明,對於左肝內膽管結石,如無膽道變異及左肝內葉無明顯狹窄、左肝內葉無萎縮的病例,行左肝外葉切除,殘石率和術後並發症並無差異,我們認為可能與術中對於病例嚴格篩選有關。對於合並有左肝肥大右肝萎縮這類肝形態比例失調的病例,左半肝切除可能導致患者不能耐受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