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玻璃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在牙體缺損修複中的療效比較(1 / 2)

玻璃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在牙體缺損修複中的療效比較

臨床探討

作者:盧曉傑

[摘要] 目的 比較玻璃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在牙體缺損修複中的療效。 方法 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46例牙體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共80顆牙。將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患者按照牙齒數分為觀察組(玻璃纖維樁)和對照組(鑄造金屬樁)各40顆牙,比較兩組治療的成功率及失敗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後的成功率達95.0%,明顯高於對照組(75.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患者先行根管治療,然後進行牙體和根管的預備。根據患者的牙體選擇合適直徑的纖維樁,然後在根管內調試,切除過長的尾端。取適量的含氟複合樹脂粘合劑對根管內進行酸蝕處理,把調拌好的複合樹脂粘合劑緩慢地注入根管,將塗有試劑的纖維樁插入根管中,用光固化機光照固化,再用合適的冠核成型器灌入高強度的雙固化流動樹脂堆塑出樹脂核,基牙預備、取模、比色,完成樁核係統的製作。

1.2.2 對照組 以X線為指引,應用G鑽沿著根管方向深入到根長的2/3~3/4,根尖部保留3~5 mm長的根充材料。並將根管擴至牙根橫徑的1/3。預備好根管吹幹,塗石蠟油後,用嵌體蠟製作蠟型後送鑄造。

1.3 臨床療效判斷[2]

成功:患者無自覺症狀,咀嚼功能正常,修複體邊緣密合,完好無鬆動,叩診無不適,X線片顯示根尖區無陰影或病變無進展。失敗:有自覺症狀,不能咀嚼,牙根劈裂,修複體鬆動折裂或脫落,X線片顯示根尖有病變。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經0.5~1年的隨訪,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後的成功率達95.0%,明顯高於對照組的成功率(75.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牙體缺損是口腔修複工作中常見病、多發病,修複牙體缺損的常規方法是樁核修複技術,其中樁核材料的選擇是樁核修複技術成功的關鍵[3]。而修複材料也比較多,玻璃纖維樁和鑄造金屬樁即為常見的修複材料之一。

鑄造金屬樁核具有強度高、價格低廉、適合性廣等優點,但金屬樁的透色性及易被腐蝕性可使牙齦發黑,影響美觀,且還有潛在致根折的危險,使其臨床效果及應用範圍減小[4]。本研究對照組治療後失敗情況分析顯示,4顆牙出現鬆動,3顆牙出現齦緣黑線,3顆牙出現根尖折斷。與上述觀點是一致的。對照組3顆牙出現根尖折斷發生在咬硬物後,其原因可能由於金屬根管樁直徑較大,在樁頸部及樁尖周圍的應力增加,牙根抗折力下降;加之其彈性模量高(145~203 GPa),不能隨牙齒發生彈性變形,樁和根管壁之間形成點接觸,在根管內造成局部應力峰值而導致根尖折斷[5]。

理想的樁核材料耐腐蝕、彈性模量接近於牙體組織,尤其是當樁核具有和牙本質相同的彈性模量時,能夠使作用力沿整個樁長軸均勻分布,進而降低牙根折裂的發生率。玻璃纖維樁是在聚合基質中加入玻璃纖維而成,彈性模量與牙本質接近,避免了應力集中,降低了根折的可能性,且一旦出現樁折斷於根管內,使用引導車針易去除,而不需要去除更多的牙體組織[6];本組資料入選的患牙牙冠大部分缺失,為保留牙根均做過根管治療,根尖無炎症,牙周情況良好。經治療後,觀察組患者的成功率達95.0%,明顯高於對照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