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製度設計要給人以合理期待
本刊關注 ? 世界眼光 戰略思維
作者:袁靜
製度的建立首先就要給人一個合理的期待,才能使之製度化。如果對人不合理,要求人人沒有自己的利益,全部大公無私,那就沒法製度化,就不需要製度了。
依靠黨內反腐敗,必須界限清晰。反腐敗的目標不僅僅是要把腐敗官員清除出來,而且要幹部幹活好、好幹活,把改革推向前去。
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教育給民眾過高的期待,官員被當成道德的化身,可以不吃不喝,民眾發現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當然會有情緒。人都是有自己利益的,沒有利益就不會負責任。中國的腐敗不僅僅是官場現象,整個社會都存在著,反腐敗一定要現實,法律政策都要現實
人民論壇:您如何看待近一年多來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壓反腐、從嚴治吏,出重拳、用重典的舉措?
鄭永年:官員越腐敗,執政合法性就會越低。中國古代王朝興衰的周期率也跟腐敗密切相關,所以反腐敗確實十分重要。但是要反腐敗,首先必須分層進行。該不該反?這就要看你的目標是什麼,然後一層一層來。全麵反腐敗很重要,但現實不可能,“蒼蠅”、“老虎”哪能抓得完?更重要的是,在中國“蒼蠅”、“老虎”具體是如何規定的?目前看來對此還沒有明確的界限。當前腐敗立案的規定,例如一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性的東西,很多都已不大適應時代的發展。比如1988年規定構成貪汙罪、賄賂罪的數額一般為2000元;1997年通過的刑法規定,貪汙賄賂犯罪的起刑點是5000元,這一規定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中國是人情社會,老百姓之間送禮如今超過這一標準已屬正常。就此看來,中國的腐敗不僅僅是官場現象,整個社會都存在著。尤其在基層的腐敗中,很多人可能已經把它當成工作中一種常態化的存在。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可能幹不了什麼事情。所以反腐一定要現實,法律政策都要現實,太理想化,反腐敗轉化不成製度優勢。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有那麼多反腐敗條規,如果任何一條都適用,或許就沒有人不腐敗了。腐敗也就沒法反了。反了那麼多誰給你幹活?我最近幾次去中國的幾個地方調研,接觸的很多地方官員都很擔心,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會被“提溜”起來。
反腐敗的第一要義不僅僅要反腐敗,而要換一個思路,給清廉人一個機會
人民論壇:在近期我們所做的“官風整治十大疑惑”的調查中,不少受訪者反映,此次官風整治與之前有很大不同。總體來看,給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鄭永年:事實上,反腐敗在很大程度上是從“負麵”來說的政治行為,也就是你做錯了事情,就應受到懲罰。“正麵”的政治行為還是鼓勵你去做事情。這個“做事情”一定要肯定,因為如果沒人給你幹活了,會更麻煩。你要知道,腐敗是製度不健全造成的,製度不健全,才會有好多人去腐敗,形成不腐敗便沒法生存的局麵。所以要實行“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這方麵我提了很多年了,也公開發表文章討論過。反腐敗的第一要義不僅僅要反腐敗,更需要換一個思路,給清廉人一個機會。如果清廉人的機會都沒有,不腐敗就沒法工作,就要“出局”,不能腐不敢腐的機製建設就是一句空話。從這一點來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提法就很好,包括禁止提拔裸官的規定,就是要給新任的人一個清廉的機會。
反腐敗不是目的,清廉政府才是目的。地方官員更擔心的其實是怎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