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務員競爭上崗試題訓練(1 / 2)

公務員競爭上崗試題訓練

公務員考試 ? 出將入相,都從這裏出發

作者:高守國

給定資料

1.2013年,“三農”工作克服了國民經濟增長放緩、部分農產品價格疲軟、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等不利影響,農民增收實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十連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9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高出GDP實際增速1.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速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3個百分點。

2.據農業部的一位官員介紹,農民快速增收的動力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麵:一是農民外出務工數量繼續增加,工資水平穩步提高。2013年,全國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2609元,對增收的貢獻高達58.9%。二是價格支持政策發揮重要作用,2013年農產品價格穩中略漲。三是農民增收支持政策不斷強化,2013年農民人均轉移性收入784元,同比增長14.2%。四是農村改革促增收效應明顯。農民土地流轉收入明顯增加;支持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增加農民的股金紅利收入。

3.雖然農民收入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持續增長的機製未能建立,突出表現為兩個方麵。一是“兩個掩蓋”:農民工資性收入掩蓋了農民增收現狀。近5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家庭經營性收入持續下降,工資性收入穩步上升,不少農民特別是中青年農民認為種田不如打工。國家惠農補貼掩蓋了農業低效的真相。糧食、棉花、養豬等都是極少利潤,有時甚至是虧本生產,種養收益主要來自國家補貼,實際純收入極少。二是“兩個拉大”:內部收入差距拉大。區域間、不同類型農民間收入差距大,高的人均收入過2萬元,低的不足2000元,相差10多倍。普通種養和特色種養收入差距拉大。特色種養植業收入增長較快,堅持傳統農業的增幅較小,差距逐漸拉大。

4.曆史和現實證明,傳統農業可以也隻能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要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突破口和著力點在發展特色農業上。我國耕地有限,農產品是永不貶值的黃金。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創收能力是核心,增強農民創收能力關鍵是發展特色農業。這其中,增強對農業的政策扶持是必要條件。當前,在農業轉軌期,尤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5.2010年時,A省啟動實施了雜糧產業振興計劃,重點發展穀子、蕎麥、燕麥、馬鈴薯、紅芸豆、綠豆、高粱等7種優勢雜糧。2013年,該省雜糧產量增加了30%,僅此一項就讓農民人均增收百元以上,發展特色農業讓他們嚐到了甜頭。農產品加工業成為B省現代農業發展中勢頭最猛、增長幅度最大的希望產業,2013年,該省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邁上1000億元台階,比2010年增長1.3倍,創造了年均31.7%的遞增速度。通過產業翻番支撐收入翻番,成為B省農民收入翻番看得見成效、抓得著實惠的主渠道。

作答要求

1.根據“給定資料3”,從農業生產經營角度分析產生“兩個覆蓋”、“兩個拉大”的原因。

要求:符合實際,分析合理,全麵準確,不超過400字。

2.“給定資料4”提出,促進農民增收,增強對農業的政策扶持是必要條件。你認為,當前促進農民增收應該得到哪些政策支持?

要求:(1)在建議層麵提,隻列要點,不必展開;(2)符合實際,能夠對解決現實問題有效;(3)不超過500字。

3.請以《特色農業下農民增收的現實途徑》為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促進農民增收的看法。

要求:(1)觀點明確,措施可行;(2)符合實際,內容充實;(3)字數不少於1200字。

【答題要點及思路提示】第1問,首先要讀懂“兩個覆蓋”、“兩個拉大”是什麼意思,然後再根據農業生產經營實際分析原因,每條原因都要扣在農業生產經營上,不是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不符合實際的原因,比如政策原因、農民素質不高等都不要答上。主要作答內容有:(1)農業經濟效益較低。因農業收益低,農民們不想方設法提高農業收入,而是通過發展非農增加收入,非農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2)涉農資金技術支持偏少。政府的政策性投入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的實際需求,由於投入不足,使得農業科技支持體係不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3)農業經營銷售環節處於弱勢。農業銷售大多是“穀連殼賣”的原字號模式,並且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更多利潤流入流通環節,減少了生產領域的直接利潤。(4)農民農業生產能力弱。當前留守農村務農的農民大多年齡老化、技能單一、信息閉塞、觀念滯後,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落後。(5)農業的自然風險與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田水利設施老化,有的毀損嚴重,一些地方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