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問,是從提建議角度,答促進農民增收需要哪些政策支持。作答時要注意三點:一是要答對農業的政策支持,而不是對農民增收的政策支持,邏輯順序是通過對農業的政策支持來促進農民增收,政策的落腳點在農業而不是農民增收。二是隻提出建議性的政策支持內容即可,不要展開,這說明要提多條。三是所提建議能夠切實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主要作答內容有:(1)應進一步加強財政支農政策。完善國家涉農補貼政策,將種糧補貼直補到真正務農的手中。整合涉農建設資金,將部分補貼和補助類強農惠農資金整合轉化為支持農村基礎設施類資金。支持各級地方政府因地製宜出台農業補貼政策。加大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宏觀調控,穩定農產品價格波動。(2)應進一步加大農村財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完善現有農村金融信貸機製。要從中央到地方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涉農投入比例,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明確到位比例和時限。運用補助、貼息、以獎代補、示範啟動等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資現代農業。(3)應進一步完善農業適用技術推廣政策。健全農技推廣體係,推動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每年選定推廣一批適用的農業新品種、新裝備、新技術,通過宣傳、示範推廣到村到戶。加大農機推廣力度,鼓勵發展農機、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組織。
第3問,從標題上看,這篇文章要寫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促進農民增收,但是有兩個限定條件:一是通過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而不是全範圍的農民增收;二是要寫現實途徑,就目前情況下如何通過發展特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一份較好作答的核心內容有:(1)發展規模化特色農業,以規模化拓展農民增收空間。集聚產生效益。加強特色農業產業規劃和結構調整,推動生產專業化和種植區域化,引導優勢農產品向優勢生產鄉鎮(村)集中,形成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同時,鼓勵有條件的農戶以轉讓、租賃、合作等方式,推動形成“大戶帶農戶”的規模化生產格局。(2)發展產業化特色農業,以產業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業創造利潤。加快特色農業招商,把企業辦到村上鎮旁和田間地頭,一方麵圍繞農產品加工培育龍頭企業,引導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另一方麵圍繞農產品銷售搞活流通,建設農產品專業市場,利用工業技術和市場經營手段推動農產品加工、銷售和產業化經營。(3)生產高質量農產品,以標準化增強農業競爭力。品質提升價值。紮實推進農產品“放心工程”,嚴格控製農藥、肥料、激素的投放使用,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追溯體係,實現與大型超市和高端市場成功對接。支持地方和企業創建名優特新產品,樹立品牌。(4)加強與各方合作,以合作化抵禦農業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聯合促進共贏。通過投資入股、聯保貸款、訂單農業、利潤返還等形式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推進合作層次由鬆散型向緊密型轉變。立足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推動種養大戶、龍頭企業、農技專家、營銷大戶參與農業合作,不斷擴大合作領域。(5)提高農民素質,以職業化方式培育現代新型農民。知識創造財富。加強農民培訓,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培訓陽光工程、綠色證書工程、科技入戶工程,鼓勵具有一定技能和財富的返鄉農民在家鄉自主創業,培植一批種養大戶、個體工商業主和農民企業家。(6)加強對特色農業發展體係服務,以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保障固化收益。完善服務特色農業發展體係,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力度,建立健全以縣級農技推廣中心為龍頭、鄉鎮農技服務站為紐帶、農村科技示範戶為基礎的技術推廣服務體係,使科技成為農民增收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