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請放慢生活的腳步
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場景:急急匆匆地上班,匆匆忙忙地回家,手裏拿著快餐飛快地奔向公交車站,馬不停蹄地由一處飯局趕往另一處飯局……許多人生活在快節奏的“加急時代”。
前些日子,隔壁的王叔叔因突發腦溢血累死在辦公室。王叔叔任三家公司的董事長,整天早出晚歸,加班加點,每次看到他都是匆匆忙忙的樣子,年僅48歲就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正是快節奏的生活剝奪了王叔叔繼續生活的權利。感歎王叔叔悲慘命運的同時,也使我們認識到:生活快不得,太快的生活是一種慢性自殺。正如作家米蘭·昆德拉認為的那樣“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我們要放慢生活的腳步。
放慢生活的腳步,是一種態度。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為了生活,人生的真諦不是金錢和物欲,生活中有很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我們要端正對生活的認識,不能把健康賣給時間和壓力。放慢生活的腳步,是對人生的一種態度,對健康負責的一種生活方式。隻有放慢生活的腳步,才能領略到生活的風景,才能更好地享受人生的快樂。
放慢生活的腳步,是一種修養。“慢生活”對人對己都有好處,對己可以放慢心情,梳理情緒,使工作生活變得井井有條;對人則是一種理解和尊重,一份關愛和體貼。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人,急脾氣,經常暴跳如雷,無論是單位和家庭都不喜歡這樣的人。隻有放慢生活的腳步,工作才不會因倉促而出錯,才能提高自己的修養,營造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放慢生活的腳步,是一種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自然界是慢的,地殼慢慢地變動,植物慢慢地生長,動物慢慢地尋覓食物……慢是自然界的生存方式。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是生物的一種,放慢生活的腳步是回歸自然。要把慢當作一種境界來追求,放慢腳步,放鬆心情,把身心從繁雜的事物中解脫出來,回歸自然,融入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放慢生活的腳步,是一種文化。中國文化講究“穩”,做事沉穩、不急不躁,為人莊重、沉著冷靜,從古至今一直為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慢是穩的前提,隻有慢下來,才能做到穩。放慢生活的腳步,做人做事才能穩重,才能遊刃有餘。放慢生活的腳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做到穩,做到慢,把它作為一種文化弘揚下去。
放慢生活的腳步,是一種追求。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人的全麵發展前提是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放慢生活的腳步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釋放出更大的潛力。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中國夢必須靠億萬中華兒女去實現,人人身心健康是實現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隻有放慢生活的腳步,追求適度輕鬆的生活工作方式,不過度透支身體,才能實現人人健康,才能更好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勁頭十足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請放慢生活的腳步吧,在慢中開展好自己的工作,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享受好自己的人生,讓“慢”伴隨我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