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入道(1 / 1)

入道先要了解悟道,當當下下對生活全貌完整得覺察即入道。這種覺察不是通過隻在引導如冥想時刻意得來的,是一種完整得覺察,生活本身即冥想,因其沒有引導的起點,所以沒有終點,就如生活本身一樣,其中蘊含著自由與永恒。同時,這樣的狀態或存在意味著消融了冥想者與冥想,入道者與入道的客體界分,心智上能體察到的而僅非言語間的,不是“我入道了”,而是通過了解自身心智運行的全部麵貌與過程,從包括“我”的求索中完全自由地解放出來,即從一切已知的心智上的恐懼,擔憂,困擾和迷惑及思索中解脫開來,這樣念與念之間的空寂之中即有了生活的全貌,其中有著對萬事萬物真正的熱情而不局限於某一方向的求索,生活處在一種不假思索得運作過程中,名為“道”。

“夫入道多途”指對生活的全貌對萬事萬物真正的關懷的狀態中即是道。

“隨緣行者”指不依賴於自身是否“入道”,即局限於概念上的在思想學不說的範疇內的形式上的。

“無所求行者”心理上依賴或者依附於什麼東西,當一個人依附於權勢,錢財,地位,名聲,關係的時候,可以看到其即是依附之物本身。

“稱法行者”因了解自我印象的虛假,而知眾生相亦如自我相虛假,眾生眼中的我相亦存在虛假,一個人眼中的眼中存在我相的眾生亦是我相時,性淨也。

自我印象在《無我,自我印象及了解自我》中有論述、

——論達摩《入道四行觀》(受友人世界心靈大學佛學寺方丈兼駐歸元寺高僧yc法師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