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巍巍群山。它的雄奇險峻讓人驚歎:那峭壁如刀削斧劈,那山巒姿態萬千;那懸掛在懸崖峭壁上的天梯讓你膽戰心驚。山之雄渾,山之剛勁,山之蒼涼,山之神秘,一切的一切都讓你難以忘懷。
它就這樣一路奔跑,綿延長達千裏。就像一條巨龍雄踞於華北平原和山西黃土高原之間,又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清代地理學家顧祖禹稱它為“天下之脊”,有“誰控製了太行山,誰就能得天下”之說。山勢險峻、高聳,讓人情不自禁地仰望、佩服,立即萌發欣賞的衝動。
這是很多作家眼中的太行山,用再多的筆墨也無法寫盡太行山的精彩,人們讀之,心不禁為之怦然一動,會浮想出很多美麗的畫麵。
然而,我看到的是另外一座雄偉的太行山。她再不是簡單的雙腳能踩而過,再不是堅韌的雙臂就能攀援而上。真正了解它的人會時時感受她在你內心的不斷騰挪,讓你振奮,讓你抖擻,也讓你不再萎靡。
還是毛頭小孩之時,語文老師便津津有味地跟我們講起了太行山的故事:發黃的課本裏年老的愚公在課文裏穿梭的背影讓我們不可思議。老師也是一位堅韌不拔的人,家境貧寒卻堅持給我們這些山裏孩子代課。在他嘴裏叨念最多的就是那“年且九十”的愚公,那鏗鏘有力的朗讀聲,無不使我們為之動容。一字一句,抑揚頓挫,每個字就像一顆顆有力的石子砰擊我們。有些艱澀的文言文並沒有阻礙我們對它的興趣,隨著黑板上老師的字而銘記在心。課本裏一副簡單的素描也激發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象。
一座巍巍高山,“方七百裏,高萬仞。”寥寥數字,卻讓我們這些在山裏長大的孩子難以想象這座山是怎樣地高大雄偉。連綿起伏的群山,塊塊巨大的石頭,無一不在顯示著它作為大自然的威力。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卻是極不相稱地站到了它的前麵,猶如一隻小小的螞蟻。身後是低矮的草房,群山惡狠狠地擋在了前麵。一條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穿在崇山峻嶺之中。老人堅定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高聳的群山,沉思了一會,毅然轉身回屋,拿起鐵鍬,挑起籮筐,後麵還跟著大大小小的一家人,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大山。從此,寂靜的山裏沸騰起來。
巍巍的太行山有些感動了,看著有力的鐵鍬“乒乒乓乓”地在自己身上鏟著,決定借著上天的力量悄悄地走了。那草屋前平坦一片,極目遠眺,心曠神怡。老人自豪地笑了。我看到了太行山裏蘊含的堅韌不拔的毅力。這種毅力幾千年來牢牢地固在了人們的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奮勇前進。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太行山又以它龐然的身軀護住了它可愛的人民,趕走凶惡的侵略者。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者氣勢洶洶,想一口吞掉這片富饒的土地。然而中國人民不答應,太行山不答應。太行山以其寬闊的胸懷接納了中國人民優秀的兒子,讓他們在這裏發展壯大。八路軍以簡陋的裝備,憑借著太行山,狠狠地打擊自負的侵略者。太行山裏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生長各種各樣的食物。人民子弟兵自力更生,一邊與太行山的人民在一起耕田種地,一邊給來犯之敵以沉痛地打擊。
勇敢堅強的太行人民拿出吃的喝的給自己的子弟兵,還把自己的子女送上了前線。太行山的兒女們紛紛加入了八路軍,拿起刀槍,衝向敵人,殺他個片甲不留。他們有的流血了,有的倒下了,然而沒有人有半點猶豫,前仆後繼,建立了著名的晉察冀邊區,燃起了抗戰的熊熊烈火,終於一步一步地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巍巍太行山,留下了多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朱德來了,彭德懷來了,劉伯承來了,鄧小平來了,他們以偉大的氣概在這裏運籌帷幄、揮師決戰,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抗擊日寇,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建立新中國,譜寫了光輝篇章。
太行山就以這種堅忍的精神在不斷地譜寫著中國一頁又一頁的曆史,博大厚重,讓世人慢慢地翻閱,讓每個人心中油然升起無限的欽佩。太行山不再僅僅屹立於山西河北等地,而是被愚公搬到了每個中國人的心裏,使他們都如太行山般勇毅和剛強,如愚公一樣的執著。而中華民族,就像巍巍太行山一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傲視著一切。
太行山,有古老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和英雄的人民,曾作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見證了中華民族浴血奮戰、抵禦外侮的光輝曆程。翻閱著曆史長卷,感受著曆史跳動的脈搏,太行山的山石在我心中不斷地滾動著,填滿心裏的每個空間。心靈漸漸厚重起來,感覺堅實穩固,我決心朝著自己的理想大步前進。
作者:莫景春
地址:廣西河池市河池高中
莫景春,原籍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毛南族,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中學高級教師,廣西作家協會會員,曾在《民族文學》《雨花》《散文百家》《延河》《鴨綠江》《四川文學》等全國文學刊物發表散文數十篇,有多篇被《視野》《讀者》(鄉村版)等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