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商議(下)(2 / 2)

早在清康熙四十五年,大約也就是公元1706年吧,周宏俊的先祖周成藩來到蘇州任職。

周成藩先是在蘇州當了六年同知,又當了四年知府,隨後因受到朝中大佬的賞識調往京師,擔任光祿寺卿,最後又外放擔任漕運總督,官拜正二品。

十三年間,從一個從五品同知,升遷成為二品大員,周成藩絕對稱得上是官運亨通。

不過,他的官運,也就到正二品為止了。

在周成藩當上漕運總督的第二年,康熙駕崩了,雍正上台。然後為了肅清朝野氣象,雍正就把那些不聽話的臣子都挨個收拾了一遍。

周成藩因為當時是八阿哥的嫡係,被雍正抓住把柄後革職查辦,直接一擼到底。

丟了官的周成藩隻好告老還鄉。

但是他沒有回家鄉,而是帶著一家老小去了蘇州。

因為他畢竟在蘇州做了十年的官,早已將當地的關係網經營得十分緊密。

周成藩歸隱蘇州之後,沒幾年就死了。

臨死之前,他囑咐後代將一半的財產都埋進他的墳墓,不過卻不能把墳徹底堵死。說是後代如若遭遇大難,可去他墳中提取財寶,以便東山再起。

周成藩的遺言呢,原本是周家嫡子才知道的。

可後來過了十幾年,不知怎麼地就傳出去了。

於是,很多人聞風而動,想要進山盜周成藩的墓,但都無一例外铩羽而歸。

那些人不是挖進了周成藩的假墳,被各種機關坑死,就是在山中遭遇了鬼邪,被嚇得瘋瘋癲癲。

總而言之,沒一個有好下場。

再後來,就沒人敢去打周家老墳的主意,許多人也把周成藩當年的遺言當作是以訛傳訛的傳說。

直到又過了一百二十年,約莫1840-1845年左右,連續幾代沒人考中科舉的周家果然敗落了。

周氏後人走投無路,便按照祖訓進山找墓。

沒幾天,那後人果然從墓裏帶出了一箱金子,然後以此作為本金,專門經營絲織品和蘇州刺繡,便又使得家道中落的周家再次富裕起來。

也是從那時起,人們才知道當年周成藩留下的遺言不是傳說。

不過周氏後人當然不會承認這個說法。

雖然之後又有人進山挖墓,但仍舊是無功而返。

除了周氏後人,似乎誰也無法掌握進入周家老墳的正確方法。

世事變遷,周家棄政從商之後,又興旺了將近百年。

可是,傳到周老太爺那一代,安全進出祖墳的方法卻已經遺失了。

別說是周宏俊不知道進出祖墳的方法,就連周老太爺年輕時,三次入山都無功而返。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周氏族人在周老太爺過世後才會這麼快地分崩離散。

“這麼說來,周宏俊說的話應該是真的了。”

我聽姚半仙說完周家的興衰史後,問道:“可他為什麼要找日本人幫忙呢?與虎謀皮不說,日本人也不會尋龍點穴啊。”

“估計是周宏俊覺得日本人麵子大,能請到高明的風水先生吧。”姚半仙略微冷笑道。

他頓了頓,看著我說道:“我所了解到的情況就是這些,不知你接下來打算怎麼對付櫻田商會?”

“既然知道他們要盜哪座墓,那就讓他們去盜吧。”我笑了笑,慢悠悠地道,“螳螂捕蟬,我們當黃雀就好。”

姚半仙也笑了,提醒道:“要當黃雀,可得先找好可以隱藏的地點。”

“那是自然。”

我說道:“我打算今天下午就派人去玄墓山,先把那裏的地形都探查一遍。”

“如此最好。”姚半仙想了想道,“這樣吧,下午我跟你的去走一遭,先弄清楚周成藩墓的具體位置。”

我聽姚半仙主動表態,當即笑道:“好!姚兄若願意親自跑這一趟,那就萬事無憂了!”

商議好了對策,我和姚半仙又閑聊了兩句,便準備離開。

姚半仙的書房裏,李明玥遠遠見我和姚半仙都站了起來,就知道我們已經聊完了,她也就不緊不慢地邁著步子走了出來。

姚半仙是何等鬼精的人。

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笑容清淺,神似自若的李明玥,也不說話。

直到親自把我和李明玥送出大門後,姚半仙才神色促狹地說了一句:“佳人相伴,錢兄真乃好福氣。”

這話一出,李明玥嬌顏漾出一圈紅暈。

我不甘示弱地回敬了一句:“姚兄也是福緣不淺,怕是不等來年,那個小飛就得改口叫你姐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