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價值財務曙光初現(1 / 2)

封麵文章

作者:

2011年似乎全世界的企業都活得很累,美國經濟疲態持續增長乏力;歐盟國家債務纏身,其危機不斷發酵並引發全球證券市場陷於恐慌,市值大幅縮水;中國經濟軟著陸調控導致經營環境吃緊,增速放緩,中小企業融資困難,A股指數又退回到10年前的價位上。在這“嚴懲超載和亂象叢生”的一年,企業界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財務壓力。

2012年不期而至。人們永遠對未來充滿期待——即便過去曾飽償恐慌或當下仍處於困境。在一定空間內,時間是一維的,日子一天接一天地走過,向遠方無限地延伸著,隻有CFO們對公司的年度時點數全神貫注並解讀其特別意義。當一連串的決算數字浮出水麵躍然表上,它們便不再是枯燥的阿拉伯符號,而是顯示了一個商業機構365天的發展足跡與價值坐標,濃縮了一個管理團隊一整年的付出與損益,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理性且持續追求價值的公司收到了豐厚的回報,盲目擴張債台高築的企業仍在泥潭中為資金鏈苦苦掙紮。

轉型中的財務變革

我國加入WTO已逾10年。這期間中國企業與全球資源不斷融合,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了龐大的出口加工業和相關產業,經濟增長幅度多年在高位上運行,3萬多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和名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GDP,總量,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與此同時,支撐輕工業快速發展的重4hX業和汽車工業也以超常的速度成長,並推進了能源產業包括新能源產業的快步前進。以房地產業和基礎設施產業為引擎的城市化進程進展神速,到2011年底,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農業國家的帽子成為曆史披戴。還有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產業、物流產業全都邁開了“大躍進”的步伐。

伴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大量的係統性風險開始積聚並孕育著經濟危機的萌芽:一是能源約束瓶頸已經凸顯,煤炭消耗量全球第一,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2011年下半年,南方十幾個省份遭遇“電荒”;二是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極限,大江、大河、湖泊及中小流域的水汙染觸目驚心,華北平原地下水位連年下降,城市空氣汙染指數難以達到國際標準,城市周邊垃圾占地和汙染地下水多年難以治理;三是房地產的過熱使得房價上漲過快,泡沫現象嚴重,誘發了大量的投機行為,實體經濟的資源有很多被吸引到建房、炒房上去,導致實體經濟嚴重失血,運行乏力;四是一些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一味追求規模,爭當行業老大,不顧投資效率而全力擴張,致使產能嚴重過剩,規模效益遞減,資產負債率偏高,並給債權銀行帶來隱患;五是國內的許多上市公司圈錢動機強,盈利能力弱,發展缺乏後勁,股權融資市場萎靡不振,信貸市場高利貸橫行,過高的資本成本過多地侵蝕著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

針對上述問題,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提出,“必須繼續抓住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和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建立節能減排市場機製。”國家高層對經濟轉型的信心和決心是十分堅定的,隻有加快轉型,中國經濟才會實現軟著陸,中國企業才能健康發展和不斷強大。

北大學者蔡劍著書指出,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再到中國價值,應是中國所有業界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不懈追求。《首席財務官》田茂永社長和筆者就轉型中的財務變革深入地交換過想法:在經濟轉型進程中,財務怎樣才能由被動變為財務自覺、更快地適應、更有效地變革、更有力地支撐、更明確地引導、更合理的約束?如何實現職能再造、定位重塑和價值升華?囿於思維和學術能力所限,筆者嚐試提出未來財務的價值追求,在追求中不斷謀求財務變革和創新完善的價值財務思考。這些價值追求是:更加注重股東價值、更加注重信用價值、更加注重戰略價值、更加注重創新價值、更加注重環保價值、更加注重安全價值。

通往價值財務之路

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轉型多數都是被倒逼出來的,是企業、行業、政府迫於資源約束、市場約束、環境約束和財務約束的複合壓力而做出的對新方向的選擇,因為轉型是需要時間和成本的,既要消化被淘汰的落後產能所固化的全部成本,又要能夠有效獲取發展新產品、新產業或產業升級的相關資源——技術、資金、人才及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