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告別“生意”,走向精益(1 / 2)

運營

作者:王騰

在這個發展速度比IT業還快、整體經濟效益保持良良好而知名品牌卻寥寥無幾、蘊涵巨大商機而門檻較底的產業中,告別原生態的“生意”模式,走向連鎖集群的精益化,管理無疑是個硬道理。

早在幾年之前,美容服務行業就被視為將成為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遊之後的第五大消費熱點。實際上也的確如此,近幾年國內的美容及相關市場一直保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2008年金融危機給全球美容業帶來了徹骨的寒冷,導致大多數主要依賴歐美市場的化妝品公司銷售業績下滑。不過中國市場卻“風景這邊獨好”,以23.8%的速度高歌猛進,實現工業總產值近3200億元,行業利潤以37.9%的速度增長。

中國美容市場的巨大潛力,不僅吸引了諸如自然美、現代美容、莎莎國際、修身堂等國際品牌的不斷強勢加入,也使得本土品牌呈現遍地開花之勢。南京美的世界也是其中的逐力者之一。“我們打算在2014年和2015年完成上市。”南京美的世界纖體SPA國際連鎖機構董事長謝璞若這樣說。美的世界成立於1994年,總部注冊於香港。這家曆時近20年的公司,依然走在優化管理的路上。轉變盈利模式

作為中國SPA行業的十佳企業之一,從1994年創立至今,美的世界已經被打造成江蘇省唯一一家集美容、纖體、SPA和專業谘詢、管理、教育為一體的集團化公司,目前擁有10餘家連鎖直營店,2012年計劃新增連鎖店總數能達到60家。對於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美容SPA行業,謝普若認為美容業發展到一定規模,贏利點必須發生轉變。

在諸如餐飲連鎖等不斷遭遇挑戰之際,美容、美發、美甲、SPA等本土服務業連鎖以非常迅速的生長速度崛起。但是雷同的盈利模式,客戶的不穩定性和員工的頻繁流動,使得很多帶有濃重的小本生意色彩的連鎖服務業在連鎖店上升到一定數量時遭遇了經營瓶頸。

謝璞若告訴我們,“其實連鎖服務行業跟其他連鎖行業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以美容院連鎖為例,當店鋪和連鎖規模都很小時,我們的盈利模式可能是‘營業額主要依靠護膚美容產品的銷售’;但當行業演進到開大店、大型連鎖的時候,盈利模式就需要‘依靠護理、按摩、纖體等服務收費,以及提供一種休閑放鬆和社交的空間’,服務型連鎖企業的眼光,需要從物質層麵挪開,轉向消費者所注重的精神層麵。”

伴隨盈利模式的轉變,總部的功能也被放大,從原來單一的產品配送、人才培訓,到現在的企業文化輸出,品牌塑造,在高附加值上爭取差異化經營空間。

連鎖服務業的總部需要具備梳理整個組織框架的能力,做到各有所長各有所施,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實現組織目標利益的最大化,對整個機構有一個詳實、真切的掌控。通過對製度流程的梳理及對管理體係的完善,總部要將管理工具更加細化更有針對性,這樣更有助於總部管控直營機構,同時減少煩亂管理工作的弊端,全部實現考核製和數字化管理。此外還要通過對崗位的調整以及為員工提供常年的輔導培訓,推動一些有能力的員工發揮其專長,實現自己和企業的共同價值,拉近員工與企業的距離,突出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在資金管理上,尤其需要完善現金流預算管理製度。

謝璞若強調,隻有這樣才能使連鎖經營總部管理職責實現發展理念明確化、運作模式明了化、後勤保障係統順暢化、研發能力持續化,資金管理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