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高山心自知

寫作夢工廠

作者:張兆為

晚清的曾國藩,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中興名臣,經過十幾年的奮鬥,終於把風起雲湧的太平天國運動撲滅了,達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再加上他在德行、文品方麵的成就,被譽為“古今完人”。

後世人稱他謀略之學共有十三部,我看到過兩部,一部是講相人之術的《冰鑒》,還有一部就是他的《家書》。

這部《家書》內容十分廣泛,有講做人道理的,有談古今詩文的,有教育弟姊兒女的。讓我看到了治軍苛嚴的曾大帥溫情的一麵。

他的《家書》中,還用許多筆墨來寫一些家庭瑣事和田園之事。比如怎樣弄好雞窩,怎樣整理菜園,要遵守星岡公八字(考、寶、早、掃、書、蔬、魚、豬)等,書中的插圖也都是一些菜園、花園、雞鴨之類的東西。所以有人不禁要問:“誌存高遠的曾大帥,就是把這些東西流傳給後人?”

我認為這種說法過於膚淺,其實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尤其是老莊之道,就蘊含其中。

我們都知道,他的政治地位使他享有無比的榮耀,是清軍入關以來權勢最重的漢臣。一個大臣,擁有的榮耀越多,所麵對的危險也就越大。有人說:“明清多小人。”這些“小人”看到比自己風光的人,總會心生嫉妒,出來罵幾句,踩幾腳,甚至於誣告陷害。再加上當時掌政的慈禧太後又是一個疑心病很重的人,對曾國藩也心存疑慮,說不定哪天就把他給宰了。所以說曾國藩在家書中寫一些種菜、養雞之類的事,無非說自己是個求田問舍,無心功名的人,以期保全首領罷了。

這就是《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啟示。而曆史上又有多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呢?像春秋的文種、漢代的韓信、明代的藍玉……無數血淋淋的事實都證明了這一點,飽讀詩書的曾大帥又豈會不知?“人生最佳之時就是花未開全月未滿。”曾大帥如是說。

所以說,真正的偉人不僅懂得激流勇進,更懂得急流勇退。在生活中,“藏”往往比“顯”更重要。

寫到這兒,我又聯想到天京城破之際,曾國藩說的兩句詩:“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十年苦讀,十年征衣,榮譽、誹謗、朋友、信任、懷疑……真的隻有“流水高山心自知”了。

[評 點]夏雲陶

此文結構上張弛有度,內容上緊湊深入。文章開篇要言不煩,從曾國藩的名望談起,以極簡省的言辭為下文做好了鋪墊,可使下文對比更鮮明。接下來以具體的文獻資料證明曾國藩寫作的真實用意——用庸常的生活瑣事淡化自己的政治影響。最後作者延伸到更廣闊的生活領域中,告訴我們一條生活經驗——在生活中,“藏”往往比“顯”更重要。這樣的同學,能用所讀之書指導人生,是真正會讀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