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理之間,構成最美的和諧(2 / 3)

記憶到老屋被推倒的那一刻停止了。眼前出現的,是城市的繁華。

的確,城市的生活是方便快捷的。祖國在一天天發展,城市化在一天天加快。理在告訴我,我不能因對老屋的留戀而停住了前進的步伐。就像人類在不斷進步,沒有人再會回到那個茹毛飲血的時代。從鄉村到城市,從落後到進步,也是我們每個人願意看到的。何況,這樣的發展也在極大地便利著我們的生活。

可是,情又使我不能自持。我喜愛老巷老屋的純樸,它們承載了我太多的記憶。我的心中總有一個結,我多希望這老巷與老屋不是我記憶裏的事物,它們可以活生生地在我麵前存在。我害怕,這些曾經的美好會消失到我無法再找尋。

我在情理之間苦苦掙紮,我無法做出選擇,也無法判斷對錯。

我們無法拒絕發展,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其中,我也樂於看到一個進步著的創造美好生活的社會,可是我卻難以放下心中的眷戀。

情理之間,不僅是我,很多人在找尋著一個正確的答案。

夕陽殘照,眼前又是深深的靜靜的巷,和那上了年紀的老屋……

[評 點]

從“老屋”的拆遷,寫“老巷”的消逝,寫“我”內心情與理的較量,剖析透徹辯證,見解獨到,當屬一類卷。思想寓於形象。“老人抓著我的手,輕輕撫摸我的頭頂”“奶奶把我從草垛後麵揪出來,佯裝生氣地把手揚起,卻又輕輕地撫在我的頭上”準確傳神。寫景寫情高人一等,情與理的辯證勝人一籌。文章前後照應,布局嚴謹。賦分滿分70分。

【滿分作文】

情理之間

黃海

簡·奧斯丁的《理智與情感》講得是一對姐妹麵對事情的不同態度造成最終結局的截然不同、引人深思。人對待生活究竟是感性一點好,還是理性一點的好?這是我們在事情發生之後常思考的問題,帶著後悔或迷惘。

我想,情理之間,就像許多仁人都奉行的“中庸”政策,是一種平衡的調節。情理之間,也許大多數人會把它純粹地表示為事物的一種狀態,“適合”吧!而我要把它闡述為:在情感與理智之中,融於一體。

讀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我真切地被那位少年為純潔羞澀、美麗恬靜的舞女所流下的眼淚感動了。優雅詩意的文風,純樸真摯的語言讓我感受到了那個“像清水一樣的夢。”人的情感是最珍貴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情感,那他隻不過是遊蕩在世間的冷冰冰的一副軀體罷了。因此,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情感,它往往傳遞著一種東西——人性。

同樣是在語文讀本裏讀的一篇叫《交叉小徑的花園》的小說,它富有理性色彩,哲學意味很濃厚。作者將時空想象成錯綜複雜的各種偶然和必然,全都糅進了生命裏,意想不到的結局似乎又很清晰。作者描寫了星空、稻田、河流、村莊、公路等許多毫無聯係的事物,寫成一個聖潔的整體,令人崇敬的思想整體。

盡管是一篇玄學小說,形而上的理論。我仍是被它所散發也出理性之光所吸引了。它神秘,透明,照亮涵括了整個蒼穹。這,你仰望頭頂上的燦爛星空,便可知道。理性其實在生活中也可以體現,但如此太過,我們也許會變得單調、無情,抑或像哈姆萊特那樣優柔寡斷,百般糾結的情緒,這種生活也是痛苦的。相反的,太過感性,我們謂之衝動,之後會後悔不迭。

如此一來,感情與理智都是美的。它們都是同樣地有力,它們都能直指人心,傳遞著某種信息。所以無論偏向哪一方,都會引發情緒,低級的或者高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