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開啟土改新模式(2 / 2)

程青竹沉吟了一下說道:“還有件事情,我剛才問了一下,這個韓衝在陵川橫行多年,通過各種手段巧取豪奪,將陵川的四成田地都變成了他私人的田產,真是可惡!但是他還都有田契地契在手上,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弄來的。”

墨離想了想,說道:“這事好辦,我們隻需宣布各鄉各村的田籍檔案因戰亂已被焚毀或遺失,請各鄉各村百姓十日內拿自家田契到縣衙重新登記造冊;

拿不出田契的,無任無據,我們代表官府將不予承認其擁有的田產,能拿出田契的,則按田契上的畝數丈量足數即可,若有多餘,便可拿來分給遭災的難民,如此一來,咱們在理字上站住了腳跟,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墨離這一招看似簡單,其實大有玄機。一下子讓眾人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這麼做是公事公辦,雖有看起來些不近人情,但勝在不失公理。

沒有田契文書為證,不予承認土地所有權,這一點其實隻是其次,官府從中獲得的土地也不會很多。

因為地契通常都是一個家庭藏得最隱秘的東西,而對土匪賊寇來說,這玩意毛用都沒有,隻是一張廢紙,沒有人刻意去搜索這東西,隻要還有人在,地契通常也就不太可能丟失。

重頭戲反而是在有田契,按田契上的實際數目返還地主土地這一點上,這才是墨離此計的精髓所在。

明中葉以來,地方士紳富戶大量兼並土地,而為了逃避賦稅,詭寄、虛報等手段層出不窮,官府在冊的納稅土地越來越少,大部分土地在一次次詭譎的倒騰中莫名的消失了。

當然,這些土地不可能真的消失,隻不過是在官冊上找不到記錄而已,官冊沒有記錄,那麼原主人也必然拿不出有效的地契來。

墨離一這招使出,等於是重新清丈一次土地,但這又比一般意義上的清丈土地簡單的多,因為需要清丈的隻是有地契的小部分,大部分沒有地契的“黑田”則直接劃為無主之地。

這些“無主之地”自然就成了官府的田產,隻須由新縣衙官員牽頭並監督,由組建起保甲模式的災民按人頭分配下去耕種即可。

如此一來,以前虛報得最多的地主,損失就最大,等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墨離又說道:“這兩年災荒越來越多,有我們複興軍的口碑在,之後前來投奔陵川的災民也會越來越多,對於災民,我們除了要給糧食讓他們不至於餓死,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對未來的日子有一個希望,這個希望就是土地!”

“土地?”曹變蛟若有所思。

墨離點頭說道:“不錯,土地對老百姓來說,無疑就是最大的希望!有了希望,日子過得再艱難,老百姓往往也能撐過去,而不至於鋌而走險聚眾暴亂,咱們在陵川這塊根據地上才能站得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