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什麼?!”墨離登時一個激靈,大聲問道。
衛兵又重複了一遍。
墨離頓時有些失神。他知道曆史上這一年後金皇太極會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圍攻大淩河城,但是具體哪個日期並不清楚。
而且,這個時代由於自己到來攪了一局,這曆史是否還會像原本那樣發生他心裏也沒有準,所以,雖然他一直都在跟朝廷請求出鎮遼東,但朝廷卻都沒有批準,他雖然心裏有些著急,但卻又存有一絲僥幸,希望這個皇太極不會再來圍城。
但沒想到曆史還是一如原本那樣的發生了,似乎並沒有因為他的攪局而發生改變。
“火速命令所有遊擊以上軍官到縣衙來商議軍情,快去!”墨離大聲道。
去年錦州大戰後,後金軍隊雖然撤走了,但並沒有完全退回建州他們的傳統勢力範圍,仍然時不時的在邊境襲擾明國村莊城鎮。
祖大壽和何可綱戰後本來是要組織人力重築大淩河城的,然而韃子時常派騎兵襲擾,以致於一直進展緩慢。早年孫承宗和袁崇煥也曾多次修築此城,但卻多次遭到後金方麵的襲擾破壞,修一次毀一次,反複拉鋸。
大淩河城位於錦州東三十餘裏,是屏蔽錦州的重要防線。明軍若要固遼,就必修此城;而後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從袁崇煥時起,雙方對大小淩河二城爭奪就非常激烈。
孫承宗與墨離談判之時,墨離曾對他說起要注意後金最近的動向,他們很可能會再次進犯錦州、大淩河一線,讓祖大壽、何可綱他們提前做好防禦準備。
孫承宗深覺墨離說得有理,更加堅定了要重築大淩河城的決心,於是在談判結束後,隨即督促朝廷方麵籌措人力和物資,由祖大壽和何可綱親自率兵負責督建護衛,重新修築大淩河城。
後金方麵得知消息後,自然不能坐看明國築城,一番商議後,皇太極決定分兵兩路,一路由貝勒德格類、嶽托、阿濟格率兵兩萬,經義州屯住於錦州和大淩河之間,切斷錦州與大淩河的聯係。
另一路則由皇太極與大貝勒代善、貝勒濟爾哈朗率領,經黑山、廣寧從正麵壓向大淩河城。
七月二十七日,後金軍從沈陽出發,豎日便渡過遼河,拉開了大淩河之戰的序幕。
這次大戰前夕,皇太極還征調了數千漠南蒙古各部落的騎兵參戰,對外號稱十萬大軍,實際上總兵力在五六萬之間。
八月六日,兩路大軍會合於大淩河城下,大淩河之戰打響了。
祖大壽、何可綱、張存仁等人率兵一萬八千餘人駐紮在大淩河城,監督護衛民夫施工。何可綱去年得到墨離的暗示,盡力督促民夫們加快施工進度,此時已經差不多完成全部城防工程了,隻有一些收尾工作還沒完成。
後金軍隊會聚城下的時候,祖大壽和何可綱急忙命令士兵民夫全部撤進城裏,緊閉城門,準備堅守大淩河城。何可綱見墨離所料不差,不由得在心裏更是佩服墨離的遠見卓識。
皇太極這次大淩河之戰,他一改從前硬攻的戰法,改成了圍。他命八旗將士環城挖了四道壕溝,並築起一道一丈多高的牆,將個小小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
明軍萬萬沒料到金兵會出此狠招,這壕溝一挖,這大兵一圍,明軍想要衝出去就困難萬分了。而城中糧草僅夠幾天之用,圍了不幾天城中就斷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