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邊關告急(2 / 2)

城中將士無不驚恐萬狀,在後金軍開始圍城的時候,何可綱、祖大樂等將領向祖大壽建議率兵突圍,撤回錦州再說。

祖大壽組織了幾次突圍,但由於敵眾我寡,加上明軍銳氣不足,都被金兵殺了回去。

雖然明軍擁有去年墨離研發的烈火霸龍和手雷這些先進的武器,然而由於物資的匱乏,近一年來,錦州軍營的烈火霸龍並沒有增加多少輛。因為烈火霸龍耗油很大,燃料不足,造出來再多也是沒有任何用處。而手雷數量也不多。

何可綱也不是沒有向朝廷請求過調撥物資,然而朝廷出於對祖大壽一係的猜忌和顧慮,並沒有滿足何可綱的請求。

而且烈火霸龍由於是由戰馬拖行,金兵也想到了破敵之策,就是破壞道路,設置陷阱,使得烈火霸龍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力。

無奈之下,隻好坐困愁城,盼著援兵到來。

十天後,鬆山守備施大勇率鬆山守軍兩千人前來救援,隻一接仗,後金軍沒費吹灰之力就輕輕鬆鬆的擊潰了鬆山援軍。可想而知,兩千明軍對陣數萬後金軍,無異於是送羊入虎口,給對手塞牙縫都不夠。

祖大壽和眾將在城頭上遠遠看見鬆山軍就像雞蛋撞在石頭上一樣瞬間覆滅,四散潰逃,心頭不由更加沉重。

大淩河城城小人少,本來糧食儲備就不多,軍隊和民夫的糧食都是由錦州、鬆山運來,如今後金軍一圍城,糧食運不進來,城裏的三萬多人很快便陷入了饑餓的恐慌之中。

坐鎮山海關的孫承宗接到軍情稟報,急忙派遼東總兵官吳襄和山海關總兵宋偉領兵前往大淩河救援。

八月二十六日,吳襄和宋偉率兵六千自錦州出發,趕往大淩河救援困守孤城的祖大壽與何可綱。副將劉澤清、裴國珍、參將祖寬、夏成德、呂品奇、馬科、遊擊李輔明、靳國臣、祖大弼、張韜、張可範、韓棟梁等四十餘名將領隨同出援。

行軍途中,吳襄望著身邊這數千兵馬,臉有憂色。自己的部下自己清楚,雖說這遼東兵在大明軍隊序列裏來說也算是戰鬥力不弱了,但在麵對韃子騎兵,卻還是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吳襄對自己這次赴援心裏很是沒底,可是孫承宗的命令又不能不聽。

宋偉卻是沒有他那麼多想法,在他心裏,服從命令就是軍人的天職,何況這次韃子大舉來攻,他身為大明邊關將領,自然不能看著同為袍澤的祖大壽等人被困孤城,身為友軍,必然要互相救援,共禦敵侮。

這次出援,因為事發倉促,籌措不及,兵力雖然少了點,但是若是能和城中的祖大壽部取得聯係,裏應外合,未必便不能將祖大壽部救出來。

吳襄憂心忡忡的說道:“據說此次是那奴酋洪太親自率兵十萬包圍大淩河城,宋總兵,依你看咱們這次救援有多大把握?”

宋偉三十多歲,卻是久經戰陣,此時聞言,略一沉吟說道:“吳總兵,奴酋洪太素慣虛張聲勢,說是十萬大軍,其實最多隻有半數而已,況且韃子既要分兵圍城,兵力必然分散,吳總兵不必過慮。”